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首页>新闻中心>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国内农业保险显露复苏征兆
  多种模式试点 政策暖风频吹   从1996年以来,日渐萎缩的农业保险有了复苏的可能。10月21日,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副主任郭左践表示,保险业要进行多种模式的农业保险试点。他透露,我国已在四川眉山、江苏淮安、湖南岳阳以及新疆和内蒙的一些地方开展农业保险试点。   对于广大农户和关心农业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郭左践还带来了另外两个好消息:黑龙江省有望设立一家相互制的农业保险公司,现已报请国务院批准;今年7月获准设立的吉林安华农业保险公司预计将在年底前开业。   而在不久前的9月17日,上海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保监会批准正式成立,这也是我国第一家专业性股份制农业保险公司。   缕缕政策暖风吹向冷寂许久的农险市场。 多种模式试点农险   郭左践说,各地可以多种模式试点农业保险。第一,设立专业农业保险公司。比如上海和吉林的做法。第二,引入外资农业保险公司。第三,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农业保险业务。第四,有条件的省区设立地区性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第五,成立相互制农业保险公司。   据悉,四川省眉州市已经开始进行奶牛保险试点,该保险由当地人保分公司承办,地县两级财政给予奶农50%的保费补贴;在江苏淮安,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和当地政府联办了水稻保险,当地财政同样给予农民50%的保费补贴;湖南岳阳则由商业保险公司代办了生猪保险,保费由当地政府和猪肉加工龙头企业各提供一部分补贴;此外,新疆的棉花保险和内蒙的奶牛保险也正在推进中。 催生首家相互制保险公司   如果黑龙江那家农业保险公司获得批准的话,将是我国第一家相互制保险公司。   所谓相互制保险公司,是指由一些对某种危险有同一保障要求的人组成的?个集团,当其中某个成员遭受损失时,由其余成员共同分担。虽然名为公司,但相互制保险公司实为非营利组织。其经营方式,多由成员事先缴纳基金;所有成员还得按时缴付保险费,但仅负有限责任;相互保险公司经营如有盈余,因无股东分配,所以完全由成员共享,或分别摊还,或拨作公积金;成员兼具投保人与保险人双重身份;经营目的是为参加该组织的投保人谋取福利。   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只有两种形式:有限责任制和股份制;《保险法》则规定,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是国有独资和股份制。郭左践认为,法无禁止则可为,“我们向国务院法制办咨询过,没有法律方面的障碍。”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评价说,如果黑龙江省这家相互制保险公司获批,对我国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来说,将是一次重大突破。中央财政补贴办法暂不出台   我国农业保险自1982年开始恢复,到高峰期的1993年,农业险保费收入达8.3亿元,但赔付率高达116%,完全是亏本经营。从1996年起,农业险规模逐年收缩,只有中国人保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即新疆建设兵团保险公司)两家维持开办。2002年,农业保险出现了20多年来的最大降幅,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为6.4亿元,仅为农业生产总值的0.04%。2003年,中国人保在香港上市后,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停办了大部分农险业务。   赔付率太高使得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敬而远之。业内呼吁,应对农业保险进行财政补贴。   保监会的意见是,先启动市场,再谈政府补贴。郭左践说,若要政府补贴,需要确定补贴目录、补贴标准以及费率等。目前农业保险投保面基本为零,没有数据支持,补贴标准无从确定。反而是农民对农业保险有强大需求,所以,农业保险要先起步,再探索中央财政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办法。   郭左践还表示,中央财政补贴的方式以及补贴的渠道等关键问题还需要研究。比如,是直接补贴还是减免税,是补贴给农险企业还是补贴给农民。因此,中央财政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办法暂时不会出台。   (作者:赵江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