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养殖举措
随着规模化养殖不断壮大,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主要有以下表现:有的养殖场动物鸣叫噪声不断,附近臭味扑鼻,蚊蝇飞舞,鼠害繁多,污水横流,污染了水资源,致使饮水质量下降,达不到饮用标准,最终只能舍近求远,造成饮水困难;有的养殖场破坏了天然草山草坡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给水土保持工作带了一定的损失,威胁着人类生存环境。
为了健康有序地壮大发展规模养殖场,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丰收,特提出如下措施与对策。
科学选址 规范建场
对期望达到一定规模数量的动物养殖场的建立,应在有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技术要求,科学选址,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噪音和减少环境污染为目的,按照一定技术规范建立养殖场所。
科学饲养 降低污染
畜禽养殖的集约化生产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肉食品,业主也得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动物产生的粪便已成为环保大敌。科学证明,动物日粮的植物性饲料中有2/3的磷不能被动物利用,造成磷资源浪费,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猪饲料中蛋白质的利用率仅30%~50%,大部分的氮随着粪尿排出体外,增加了水和大气污染程度。因此,有效的营养措施、科学的日粮配制技术和生物技术在饲料中进行应用,可从根本上减少畜牧生产污染。
一是开发应用低污染日粮(又称生态型日粮),降低蛋白质浓度,补充限制性氨基酸种类和数量,可降低饲料生产成本,又减少氮的排泄。有资料表明:将猪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1个百分点,其氮排出量可降低10%左右。
二是采用阶段饲喂法,将不同品种、性别、年龄动物的营养需要与日粮的供给量更好地结合起来,减少由于多余的营养排出所造成的污染。
三是使用有机微量元素、酶制剂、益生素、益生菌等有机物和生物制品添加剂,替代无机盐饲料添加剂,有效地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畜牧生产污染,增强动物抗病能力,降低兽药残留量,改善动物食品的品质。使用高效、广谱、低毒消毒药物定期对养殖场环境进行消毒,消灭鼠害蚊蝇。
四是结合国家退耕还林(草)项目,加大种草养畜力度,做好青贮和秸秆氨化处理等工作,经牛羊过腹还田,将秸秆变废为宝,减少因燃烧秸秆带来的污染。改草食牲畜放牧习惯为以圈养为主,有计划地适时放牧,保护植被,维持草山草坡良好的水土保持性能。
开发沼气 良性循环
大力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使动物粪便得到有效处理,同时利用沼气清洁能源照明、烧饭、取暖等,节省柴禾、煤、电等资源。此外沼液还可用于喂鱼,也可作蔬菜、牧草、果木叶面肥;沼渣可种菇,也可作蔬菜、牧草、果木等的优质有机肥料。通过开发沼气,形成独特的牧、沼、果、鱼、菇等良性的立体生态畜牧业模式,生产绿色动植物食品,建成一批无公害产品基地。
应用蚯蚓 治理污染
蚯蚓生物反应器技术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逐渐盛行,已成为垃圾处理时髦技术。蚯蚓生物反应器运行的前提是需要大量蚯蚓,反应器将粪便等垃圾发酵,垃圾内部可达65℃左右高温,提供蚯蚓进食的最佳温度,从而提高反应器的工作效率。蚯蚓之所以能处理粪便等垃圾,是因为它们能采食粪便等垃圾中一些营养物质及其中的微生物,经消化处理后变成植物可吸收的养料,并且蚯蚓粪便酸碱度适宜,含有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是绿色环保生物肥料,具有保水、保肥性能,可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垃圾处理生态系统,同时繁殖出的大量蚯蚓又是优质蛋白质饲料原料和药物原料。目前科研人员已研制出多种蚯蚓生物反应器,其中有适合动物养殖场,甚至垃圾处理场的大型蚯蚓生物反应器,这项技术的应用将使垃圾生物处理技术和动物养殖业的环境保护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信息来源:中国牧业通讯网 (200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