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业工作会议部署明年工作
本报讯 (记者李永生孙鲁威)12月28日至29日,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系统总结了一年来全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入分析了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并对明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作了全面部署。与会代表列席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在会上作重要讲话,副部长尹成杰主持会议并作会议总结。
会议指出,今年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预计全年粮食增产和单产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能超额完成年初提出的增产任务。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是1997年以来农民增收形势最好的一年。今年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业科技进步明显加快,农业产业化不断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农业标准化进程加快,动物疫病防控取得重大胜利,农民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农村社会继续保持稳定。2004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从总体上说,是政策好、市场旺、人努力、天帮忙等有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最关键、最具决定性的,是党中央、国务院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政策措施产生的效应。
会议提出,2005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力争粮食产量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会议强调,实现2005年的工作目标,要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工作重点主要有七大方面:
一是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加快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大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各级农业部门要以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为基础,以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为重点,稳定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主攻粮食单产,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实现粮食稳定增产。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项目和资金要继续向主产区倾斜,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二是全面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促进农业产业升级。要围绕区域布局把竞争力调强,围绕产业结构把效益调高,围绕品种结构把质量调优,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升级能力。加大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力度,进一步提高主要农产品生产的集中度。全面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重点建设好优质粮食产业带。
三是启动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提升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要把科技入户作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着力点和重要抓手。加快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攻关,重点抓好优质高产粮食品种攻关,推出一批有突破性的主导品种。加速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大农民主体培训力度。
四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
织,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中介组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探索灵活高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农产品营销促销,积极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带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五是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大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乡镇企业要始终坚持服务农民、服务农业、服务农村,着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企业配套产业和农村服务业,积极发展各类产业集群,提高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
六是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大力提高农业竞争力。要加大推行标准化生产的力度,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加强市场监管和信息服务,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强化农业重点领域标准的实施,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大力整顿农资市场秩序。
七是加快农业“七大体系”建设,强化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保障和服务,大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要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研究制定区域农业“七大体系”建设的配套方案,突出不同层级的体系建设重点。科学整合现有资源,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和合理的补贴、补偿机制,保证体系建设目标的实现。
会议强调,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工作机制与工作方式的创新,切实加强农业部门行政能力建设,全面贯彻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和“两个趋向”重要论断,抓住发展机遇,谋划发展思路,加快发展步伐,深入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进一步转变职能和健全科学的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决策机制、严格的抓落实机制、应急反应机制和依法行政机制,强化农业部门政风建设。2005年,农业部将继续为农民兴办15件实事。
会议还对越冬作物的田间管理、明年春耕备耕、动物防疫、安全生产和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等当前几项重点工作做了安排。
农业部张宝文、范小建、牛盾、夏文义、于永维、贾幼陵、朱秀岩、薛亮等领导出席会议。
(作者:李永生;孙鲁威)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 (200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