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2日 星期一
首页>新闻中心>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一个水稻新品种改变一个乡命运
  大凡交界之地,富裕的不多。   豫皖两省交界处的河南省新蔡县顿岗乡,也是这样。      一条洪河、一条汝河,在顿岗合而为一,又一分为二,将这个乡分割得七零八碎。于是,全乡20个行政村中,就有18个处于洪汝河两岸;45000亩耕地中,就有80%处于除涝水位以下。      于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顿岗乡数万名百姓便世代处在这灾害之下了。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花钱靠救济,一个人从生到死,都是这样过来的,从来不知道还有别的什么生存之道。但是,他们的命运在进入21世纪的时候,发生了改变。这个改变,甚至是革命性的,是天翻地覆的。      而这场革命的导火索,仅仅是一个水稻新品种的种植与产业化开发。2002年3月,一直试图改变贫困状况的顿岗乡党委、政府负责人,从河南省农科院引进了新育成的水稻品种“水晶3号”。“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品种啊!单听这名字就诱人。它分蘖力还强,茎秆有弹性,不倒伏,好像是专门给我们洪涝灾害区培育的一样。”乡长袁斌锁说。      “当年,我们以平楼村为中心,建立了一个1000亩连片的示范区。秋收后实产,达到530公斤。”这个因在全县稻改中贡献突出而从科技副乡长提拔起来的乡长,依然无法掩饰当年的兴奋:“你不知道,我们这地方原来的生产水平低下得没法说。530公斤啊!六七百块钱啊!而我们头一年的农民人均收入,也就这个水平。一人种两亩稻,别的什么也不干,就等于我们的人均收入翻了一番。实际上,我们那一年的农民人均收入是1900元,是10年前的5倍还多。”   天不遂人愿。正当顿岗人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低温、多雨天气严重袭来,周围稻区的水稻都大幅度减产。也就是在这一年,“水晶3号”得到了难得的考验,由于其较强的抗性和较好的适应性,仍然取得了平均亩产482公斤的好收成。   并且,在这一年,“顿岗”牌优质大米,获得国家商标局注册商标,和河南省无公害产地认证以及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食品质量认证;顿岗精米加工厂被农业部评定为全面质量管理达标企业;“顿岗牌”水晶3号大米,以综合评分粳米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会“十大金奖大米”称号。      灾害,考验成就了“水晶3号”!灾害,打响了“水晶3号”的市场知名度!现在,走进郑州市连锁超市,“顿岗牌”水晶3号大米成为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大米。顿岗人也因此走上了富裕道路。   2004年,“水晶3号”在顿岗乡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1万亩,平均亩产558.7公斤,高产田块达到712.9公斤。不仅如此,“水晶3号”的种植,还从顿岗一个乡扩展到新蔡县10多万亩,南阳、信阳及江苏临海、山东济宁、湖南张家界等地也广有种植。      时至隆冬,记者来到这个豫皖交界的地方,看到农民们冬季技术培训的高潮正在逐浪迭起,河南省农科院的专家们把“水晶3号”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散发到各家各户。一张张技术明白纸,一个个技术骨干,催生的必将是明年的稻花飘香! ---2004年12月25《科技日报》记者乔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