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大教授成果上了《Nature》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做细胞”成果上了世界顶尖的学术杂志《Nature》!近日,由法国、美国、中国和比利时4个国家共14位科研人员合作完成的科研成果“netrin受体UNC5B介导对血管系统发生的导向作用”发表在去年11月11日的《Nature》杂志上(vol 432:179-186)。华农大动物科学学院江青艳教授主要完成了内容的1/5,在14位科研人员对于该项研究成果的贡献中排名第4。
研究成果加快攻克癌症步伐
江青艳教授于2002年11月赴法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因而有机会参与了该项顶尖课题的国际研究。这项研究对细胞培养技术有很高的要求,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之一、法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实验室主任Anne Eichmann却对江青艳教授纯熟的细胞培养技术深感敬佩,原来江教授在国内一直从事此项工作,他在华农大的“动物细胞工程实验室”中积累了丰富的细胞培养的技术及各种处理的方法,华农大的动物细胞培养更是在中国占有一席之地。
法国国立卫生研究所拥有全球顶尖的实验室,该项研究就在此进行,工作历时3年。这项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生长因子netrin对血管发育产生导向作用的实验证据,通过寻找能够控制血管发育的因子,最终达到抑制肿瘤(癌细胞)生长的目的,加快了人类攻克癌症和肿瘤的步伐。在这项国际研究中,江青艳教授主要完成了netrin对离体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作用研究,以及netrin受体UNC5B在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及其基因转染等工作。
博士后不应“一职定终身”
江青艳教授表示,中国学生的勤奋和聪明在世界上都有影响,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就是一位年轻的华裔研究者。但是,在参与这项国际合作中,他深感在21世纪合作的极端重要性。在国外,研究小组内部、研究小组之间的信息交流非常快,例如,法国做出来的实验成果,马上就可让其他国家的研究者知道,各个成员都能及时知道合作者的研究动态,成员们不会把自己研究出来的东西当作秘密,反而为自己研究的成果能被别人采用而感到高兴。而且他们的研究人员流动性很大,博士后基本上有在好几个地方工作过的经验,思维很活跃,不像在国内,一般是“一职定终身”,一辈子固守在一个地方。中国科技要赶超世界发达国家,一定要加强研究团队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拓展研究思路,加强创新能力。
信息来源:http://news.xinhuanet.com (200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