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懈做好“三农”工作
河南省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七届八次全会、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了今年的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以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全面发展为目标,着力抓好九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
“三农”工作在全局中的位置非常重要。从粮食安全的角度看,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保障粮食安全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吃饭没保障,一切都无从谈起。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角度看,其难点和重点都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发展,就谈不上中原崛起;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小康。从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角度看,我省7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始终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农村是个广阔的市场,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才能拉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三农”任务之重,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坚持不懈做好“三农”工作。
2004年,我省农业和农村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好形势。突出表现为“三好”,即粮食生产形势好、农民增收形势好、干部群众精神状态好。这从根本上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措施,得益于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充分认识“三农”形势之好,增强信心。同时,还要充分认识“三农”工作之难,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保持清醒头脑。一是目前我省农业基础仍然薄弱,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不可能有很大增加,农业生产条件、科技发展水平不可能在短期内有很大改变,气候因素也存在不确定性,在去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的基础上,今年实现粮食稳定增产的难度很大。二是去年我省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恢复性增长。今年粮价继续上涨的空间有限,加上农资价格居高不下,农民种粮的比较效益很难提高。农民来自畜牧业和外出务工的收入不可能有大的突破,其他新的增收亮点短期内难以形成,农民收入渠道依然狭窄,实现持续增收的难度很大。三是制约我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投融资渠道不畅通,农业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各种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的市场体系没有完全建立,尤其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还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总的来看,我省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粮食增产难、农民增收难和城乡差距拉大、地区差距拉大等问题,依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我们千万不能盲目乐观,必须充分认识“三农”之难,下更大决心,做好长期的准备,坚持不懈地做好“三农”工作。
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心系“三农”,重视“三农”。既要立足“三农”抓“三农”,又要跳出“三农”抓“三农”,制定优惠政策,采取过硬措施,用新思路、新举措解决好“三农”问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从保证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性问题入手,集中就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出了部署。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内容,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和农村工作,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一主线,深刻理解“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和城乡统筹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全省广大干部尤其是农业战线的同志,要着力提高贯彻执行农村方针政策、把握农村工作大局的能力,提高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提高统筹兼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能力,提高依法办事、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能力,提高化解矛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能力。
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做到加强“三农”的决心不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减弱,强化“三农”的工作不松懈。要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真抓实干,把党的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千家万户,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发展,不断开创我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 (200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