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
国家质检总局在北京召开了为期3天的全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要求2005年各级质监部门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突出抓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做好生产加工领域的食品卫生监管承接工作,建立“统一管理、分类监管、重心下移、层级负责”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机制。
全面推进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继续加大米、面、油、酱油、醋等第一批5类食品的无证查处工作,对不具备生产必备条件的企业要坚决予以严厉查处。进一步加大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方便面、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面米食品、膨化食品等第二批新10类食品工作力度,确保2005年7月1日前,全部完成审查发证工作。全面启动茶叶、酱腌菜、糖果等第三批13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工作,并开始实施新的市场准入工作模式。坚持严格审查发证,严格强制检验,严格后续管理。
严格食品小作坊监管。当前,我国的食品生产加工领域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尤其是国内食品生产企业中家庭小作坊为数众多,食品产业结构亟待调整。要在全面摸清小作坊基本信息的基础上,积极实施建立小作坊质量档案、限制销售区域、签订责任书、鼓励联营和加大日常监管等“五项措施”。对故意造假或者超范围销售的,要依法严惩,坚决予以取缔。
实施“五定模式”,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即“定区域、定企业、定人员、定职责、定责任”的“五定模式”制度。做到对食品质量安全隐患和制售假冒伪劣活动早发现、早整改、早查处、早打击、早控制,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不出大的问题。
严格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日常监管“五项制度”。各级质检部门要严格执行巡察、回访、年审、强制检验、监督抽查等“五项制度”,切实从生产源头上严把食品质量安全关。(作者:赵天冬)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 (2005-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