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业产业化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积极稳妥解决“三农”问题。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制约农村经济和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步伐。为进一步把农业产业化引向深入,须重点解决好几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前提是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实行土地流转,从而达到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村改革第二次飞跃(即农业产业化)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农业经营存在着土地规模狭小的问题。要应对WTO挑战,与比我国经营规模大几十倍、上百倍的发达国家的家庭农场相竞争,就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要妥善处理土地延包与规模经营的关系,关键是要建立和健全规范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第一,要坚决贯彻落实好党的农村土地政策,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第二,要全面明确农村土地的权属关系。一方面要十分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属土地所在的农村集体所有;另一方面,要切实保障农户的土地承包权、生产自主权和经营收益权,使之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要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属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向承包农户颁发土地使用权的权证,让农户吃上“定心丸”,为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的建立和健全提供基本的前提。
第三,要坚持自愿、有偿的原则,尊重农民群众的选择和创造,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引导农户通过市场机制进行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和集中,让农民得到实惠,实现共同发展。
第四,要确保有序规范运作。制定确保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法律法规,建章立制,严格管理,以确保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规范运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五,要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快农村改革的综合配套,使土地流转机制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
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发展龙头企业。抓好龙头企业,便抓住了农业产业化的关键。龙头企业上联国内外市场,下联千家万户,处于农业产业化的中间环节,其经济实力的强弱和牵制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同时,它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科学技术上可以充分发挥其辐射、释放和转化功能,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有利于形成农业产业化的高效发展机制。要坚持择优扶强的原则,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择优扶强,效益优先”的要求,做强做大一批企业,扶持一批“大”(规模大、带动力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外”(外向型)、“新”(新产品)的龙头企业。坚持新上项目与资源开发相结合,立足实际新上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有市场前景、牵动力大、辐射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使其真正发挥产业链条中的龙头作用。要以经济利益为纽带,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使龙头企业与广大农户形成互利互惠、共兴共荣的关系,这也是农业产业化持久发展的内在动力。
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化真正的战略性调整应是纵向调整,是一产、二产、三产结构的协调调整,要以工业化的思路谋划农业,跳出农业研究农业,努力实现农产品的加工化,用现代化的工业手段改造和装备农业,实现规模化、规程化、工业化的种植和养殖,实现企业化的生产经营管理;依据产业关联原则,围绕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营销,在农村地区发展相关非农产业。
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要把农村的工业化与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引导农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开辟广阔的非农就业渠道。大力推进一体化的分工和就业,分步取消传统的身份管理体制,改变分工的“二元分割体制”,让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更多更好参与市场分工及实现多渠道就业的机会。要组织对农村劳动力的知识培训,使农民的文化素质能够满足农村现代化、城镇化和各种服务业的需要。
信息来源:本站http://www.bestinfo.net.cn (200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