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玉米杂交种首次走出国门
本报长春3月29日讯(记者石明山 通讯员孙春艳)“中国首例杂交玉米种子能在今天走出国门,而且是由民营企业实现的,是我最高兴的事!”吉林富华国际实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刘野在“吉林富华、郝育公司首批出口菲律宾玉米杂交种发车仪式”上这样说道。随着吉林省富华国际实业集团公司和郝育种业有限公司向菲律宾出口的第一批30吨玉米杂交种正式发车,我国玉米杂交种第一次走出国门。
2003年8月13日,菲律宾农业部副部长巴雷拉一行应富华国际实业集团公司邀请,参加了长春农博会,并签订了中国玉米杂交种在菲律宾试种和商业推广的合作协议。去年,在吉林省科技厅的支持下,富华国际实业集团公司与郝育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组织有关专家带着吉林省优质玉米杂交种去菲律宾试种。经过一年多的试种,吉林省玉米杂交种在菲律宾当地表现良好,获得了菲律宾政府、农场主和农民的认可,最高产量达每公顷10.5吨,比当地产量提高三倍至五倍。
据郝育农科院副院长周喻彻介绍说,此次出口到菲律宾的玉米种子共5个品种,具有四个优势,一是产量高,在菲律宾的平均每公顷产量是8420公斤,而当地的品种是1540公斤每公顷;二是综合抗性比较好。抗旱性、抗涝性、抗病性、抗虫性等综合性状非常优良;三是不单纯出口种子,还实现了良种、良法的配套。针对菲律宾的特点,搞出了整套的综合耕种栽培技术;四是这些种子不是转基因品种,而是杂交种。
据了解,富华集团与菲律宾政府签订的是永久合同,8月份还将出口170吨玉米杂交种。
(记者石明山 通讯员孙春艳)
信息来源:科学时报 (2005-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