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首页>新闻中心>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我国可能形成大范围大气污染
  本报北京4月6日电(记者 李禾) “华北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都是大气区域性污染较严重地区,如果不加强控制或减排大气污染物,我国很可能会形成较大范围,类似‘大气棕色云’的污染现象。”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王玮研究员在近日召开的大气棕色云(ABC)中国科研战略研讨会上提出警告。   大气棕色云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在印度洋上空发现的厚约3公里,面积约900万平方公里(约等于我国大陆面积)棕色的污染尘霾。成分主要是碳黑气溶胶、硫酸盐、硝酸盐、有机颗粒、飞灰和矿物颗粒,浓度较高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各种有机气体化合物等。大气棕色云笼罩在印度洋、南亚、东南亚和我国最南部上空。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灾害性气候频发,生态环境破坏,农业大面积减产等危害。   王玮说,与大气棕色云相类似的是我国区域性大气污染。在华北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等上空经常聚集了面积约几万、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大气污染物。这样大规模的污染物形成与天气、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有关。通常,我国北方从9月中下旬开始形成重污染的灰霾,南方灰霾高峰将比北方晚10到20天;我国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不断增加,二氧化硫排放量已经居世界之首。据统计,2003年我国约消耗17亿吨煤,预计2005年,耗煤量将达到20多亿吨。燃煤产生数量巨大的粉尘和二氧化硫,而大量工业生产排放、汽车尾气等也是区域性大气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   “除了华北地区等4个大气污染区域外,还有西安、兰州、呼和浩特、乌鲁木齐等城市的大气污染也较严重,如果对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不再严加控制,大气污染就会从城市群发展到区域性,最后将形成全国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