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面临有机污染物的严峻挑战
新华网2005年5月5日电 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历程中,人类曾经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灾害与危机,获得了生存和发展。而如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又一个严峻挑战。为此,来自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800多名专家汇聚乌拉圭海滨城市埃斯特角,商讨对策。
这次会议是“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缔约国第一次大会,会议于5月2日在此拉开帷幕。在为期5天的会议上,如何应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挑战成为与会代表的共同话题。
据与会专家介绍,与常规污染物不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滞留时间长,很难降解,毒性极强,能导致全球性的传播。这类污染物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进入人体,会导致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人体器官中毒、癌变或畸形,最后造成死亡。
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主持下,从1998年以来,世界各国政府举行了一系列的官方谈判和协商,并于2001年5月达成共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简称“斯德哥尔摩公约”)。这个公约决定在全世界范围内禁用或严格限用12种对人类、生物及自然环境危害最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它们分别是: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滴滴涕、七氯、氯丹、灭蚁灵、毒杀芬、六氯代苯、二恶英、呋喃以及多氯联二苯。“斯德哥尔摩公约”于2004年5月17日正式生效。
记者从大会上获悉,上述12种污染物已经而且还在对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危害。近几十年来,全世界已经发生了60多起严重的有害化学污染物事件,导致40万至50万人生病,10多万人死亡。
例如,1962年至1971年,美国在越南北部喷洒了4163万升含有二恶英的脱叶剂,使至少100万人身患精神错乱、癌症、生育能力丧失或降低等疾病,同时,造成了数十万计的畸形儿;1998年至1999年,在德国、比利时等国先后发生人和家禽二恶英中毒及多氯联二苯中毒等恶性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968年,日本九州有23个府县的居民食用了含多氯联二苯的米糠油,结果有上千人中毒。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能引发癌症已经是世界科学家们公认的事实,10%至15%的人类癌症与这类污染物有关。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特普费尔指出,在所有人为因素向环境释放的污染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最危险的。这类毒性很强的化学物不仅致癌,而且破坏神经、生殖和免疫系统,使人和动物患病或死亡。
乌拉圭环保局局长托雷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斯德哥尔摩公约”的生效到本届会议开幕,已有151个国家签署了公约,批准公约的国家增至97个,这足以说明人类在面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挑战时采取了积极而严肃的态度。
信息来源:新华网 (200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