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3日 星期五
首页>新闻中心>院内新闻
院内新闻
河南日报(农村版):麦黄时节说播期
 《河南日报》农村版:2005年5月17日 第2版                   麦黄时节说播期                □本报记者 杨青平 田宜龙   每年5月中旬以后,小麦泛黄,小麦专家们就频频出现在田间地头,分析各个品种的优点与缺点,总结各项栽培措施的得与失,预测当年的单产和总产。   5月14日,在南阳市组织的郑麦9023田间观摩会上,省农业厅、省科技厅、省农科院和南阳市的小麦专家们谈论的话题不是这个品种的优质性状,因为这已人所共知,也不是即将到手的好收成,因为这是人所共识,而是它的播期,一个看似简单的技术问题。   谈论郑麦9023的播期,缘于去年冬季那场冻害。据说,这是3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小麦冻害。全省7200万亩小麦,受冻面积达2000万亩,其中最严重的200万亩,地上绿叶全部冻焦,像火烧一样,其状惨不忍睹。遭此劫难的是几个弱春性品种,郑麦9023首当其冲。一时间,人们惊呼,郑麦9023完了!   郑麦9023在我省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优质麦当家品种,播种面积达2000万亩。一个支撑河南小麦质量的品种竟然弱不禁冻?否,不是它不抗冻,而是一些农民播早了,早了10~15天。它和其他弱春性品种的适宜播期在10月15日以后,可是一些农民却在10月初甚至9月底就播种了。   其实,我省弱春性品种占70%,因早播而受冻的现象年年有,去年之所以特别严重,有天气的原因。去年12月中旬以前比常年格外暖,12月中旬以后比常年格外冷,巨大的温度反差使所有早播的弱春性品种都在劫难逃。弱春性品种的特点是:播得越早,长得越旺,越不抗冻,反之倒耐冻。而另外30%的品种属于半冬性,抗冻性要强得多,一般不会发生冻害。   天气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播期完全可以由人掌握,可是许多农民因为不懂得弱春性、半冬性这些概念而难以掌握适宜的播期,或者急于抢墒,或者急于外出打工,就匆匆忙忙把麦子耩下去了。   不过,小麦天生具有极强的分蘖能力,能够对冻害进行自我调节。主茎和大分蘖在冬季受冻停止生长,一旦大地回春,根系就会产生新的分蘖,取代主茎和大分蘖,及时施肥浇水,新的分蘖就会迅速生长、拔节、抽穗,产量或许不受影响。去冬的轻、中度受冻麦田就是这样春风吹又生的。可是那些播得太早,连根系都被冻伤、冻死的麦田,结果只能是减产、绝收。   这场罕见的冻害,有利于小麦专家们对播期进行深入的研究。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副所长刘发魁想到一个简单的预防办法,那就是在弱春性品种的种子包装袋印上警示语言:适宜播期在10月15日以后,早播可能发生冻害!如果这样,农民一看就会明白。   前车之覆,后车可鉴。播期,一个看似简单却并不简单的技术问题,若不能被农民掌握,将影响全省小麦产量。①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