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质量和服务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21省市农资质量和售后服务情况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农药质量和售后服务存在5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尤其在农村的售货点更是严重,亟待解决。
1 假冒伪劣农药坑农害农。农药对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有重要作用,假冒伪劣农药不仅起不到防治作用,还可能造成更严重的损失。如,去年发生在浙江余姚假冒伪劣农药毁掉万亩农田,损失价值总计870.77万元的事件。
2. 擅自扩大农药使用范围。由于不同的农药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农民对所购买的农药有知情权,生产者和经营者有如实告知的义务。然而,调查发现,部分经营者有意隐瞒相关信息,有的甚至夸大使用范围,致使农民损失惨重。如,发生有农民使用了某除草剂,致使出苗率仅35%,远低于不用除草剂的平均出苗率。后经专家鉴定,该除草剂对芽苗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延缓了发芽时间,降低了出芽率。
3. 农药售后服务指导不力。农药售出时,经营者有义务对农民进行用药指导,如,介绍如何用药、用药的注意事项等。然而调查发现,部分经营者提供不了售后服务,本来农药质量没有问题,因指导不当造成农民损失的情况并不少见。如有这样一个案例,一农民从本村个体户处购买了某农药,经检测,该农药符合标准。因农药经营者服务指导不到位,农药与水的配比不协调,施用于棉田后,致使叶子枯萎,棉花停止生长。
4. 农药经营者的业务素质较低。农药特别是除草剂有很强的针对性,一旦用错,可以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目前,由于农村大多数农资经营实际上属个体经营,这些人员业务素质大多较低,他们只管售出,基本不提供售后服务,给农民拿错药导致用药不当的情况时有出现。
5. 农民未严格按照要求用药导致损失。农药产品说明书一般对施用对象、用药时机、浓度、用量等有严格规定,一旦用药错误,往往会造成不良后果。如,在一案例中,一农民购买了用于防治棉花蚜虫的农药,虽然按照说明书的比例正确勾兑了农药,但由于没有计算好棉花的实际面积,把套种的总面积当成了实际面积,结果因施用量过大导致大幅减产。
信息来源:中国农药信息网 (2005-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