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钟查出健康大敌黄曲霉毒素
本报讯(记者 刘志伟 通讯员 张夏讯) 6月14日,在武汉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所的实验室里,来自全国的专家用一台如同电脑打印机大小的测试仪测试三种样品,仅用了48分钟检测出黄曲霉毒素,平均每种样品仅需16分钟,刷新了国际上最短1小时的纪录。15日参加鉴定的专家认为,我国的这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黄曲霉毒素是迄今发现污染农产品毒素最强的一类生物毒素。黄曲霉毒素包括6种毒素,其中最主要成分黄曲霉毒素B1(简称AFB1),毒性最大,危害性最强,毒性为氰化钾的10倍,为砒霜的68倍,被列入特剧毒物质,0.294毫克/公斤剂量AFB1就能引起敏感动物的急性中毒死亡。黄曲霉毒素也是强致癌物。科学家已经在大米、花生、玉米、大豆等粮食中,以及油料种子、干果、调味品、发酵产品、中药材及饲料中,甚至在一些酒类等多种农产品及加工品中发现过黄曲霉毒素。
国际国内检测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很多,但大多都操作复杂,费时长,而且检测成本较高。以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李培武研究员为首的项目组历时3年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在国内首创了“黄曲霉毒素B1亲和微球快速检测技术”和黄曲霉毒素B1专用定量荧光速测仪。专家测试认为:该测试仪不仅费时短、检测成本低,而且最低检测限达到0.3μg/公斤,优于国内外同类检测技术。
专家们认为,该技术的诞生,对保证花生、大豆、玉米、大米及食用油消费安全,促进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出口创汇,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保障公众消费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了关键性技术支撑。
据悉,该研究成果已向国家专利局申请发明专利保护。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2005-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