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新技术推广的成功范例
南漳县农民罗德章的“土地革命”,不算曲折,但很耐人寻味。从最初对免耕技术的一无所知,到听了农技人员的介绍以后的心“越来越痒”,成为全市免耕第一户;从别人退出时自己的犹豫彷徨,到最终获得成功,“实惠又风光”。罗德章以他的亲身经历,向周围的农民展示了先进的农业技术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丰收成果,并使这项技术得到了周围乡邻的认可。可以说,罗德章的“免耕示范”,演示了现阶段我国农业新技术推广的全过程,更是一个农技推广的成功范例,它给我们现阶段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其一,一项新技术能否在农民中推广开来,科技示范户的作用至关重要。对于一些农业新技术,农民不是不想用,而是怕用了以后万一“种砸了” 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愿意先看一看再说。所以,农业技术推广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在农村培植一批罗德章这样的科技示范户,让他们在使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上先行一步,种给大伙看看。示范户引了路,后面跟进的农民就会越来越多。
其二,在农业新技术推广过程中,基层农技人员起的作用最为关键。在罗德章的“免耕示范”中,农技站站长石义儒是个重要人物。从最初的动员老罗参加,到耐心地讲解以打消老罗的顾虑,到整个种植过程的全程技术指导和服务,我们能看到,在农业新技术推广的最前沿,在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农技人员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建立健全一支过硬的农技推广队伍,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
其三,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素养,比单纯的推广一项技术更为重要。罗德章之所以敢在乡亲们异样的眼光中吃下“免耕”这只螃蟹,是因为他是个对新品种、新技术历来积极的“老示范户”,相对于他周围的农民来说,老罗是个有一定科学素养的农民。只可惜在农村,这样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农民还不太多,这给我们许多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带来阻力,使许多科技成果不能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因此,在加快农业科技推广的同时,对广大农民进行科技知识的普及教育,尽快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亦是非常重要的。农民的科学素养普遍提高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就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王玉琪)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 (2005-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