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首页>新闻中心>科技动态
科技动态
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完成
  本报讯 浩大繁芜的水稻“基因天书”终于完成了“终结篇”??今天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刊登了一张迄今为止最精确、完整的水稻全基因组序列完成图,它宣告:这一历时6年半的国际大科学工程圆满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海和台湾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对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的贡献率达20%,写下了绚烂的“中国卷”。   “这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科学家完成的又一项重要测序工作!而且比原计划提前3年完成!”项目协调人、日本科学家佐佐木卓治兴奋地介绍,科研人员总共定位了水稻中37500个基因。相比3年前的“草图”,新绘制的“精细图”覆盖率达到95.3%,误差率不超过万分之一,并首次在高等动植物中完成了对着丝粒的测序。   水稻总共有12条染色体,其中蕴藏着高产优质、美味色香以及与抗病抗虫、抗逆等性状相关的遗传信息。在此次国际分工中,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为首的项目组负责第4号染色体精确测序任务,位于我国台湾的“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则揽下了第5条。   中科院国家基因中心主任韩斌博士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说,早在2002年11月,上海科学家就率先完成了“包干区”工作,论文单独发表于《自然》杂志上。此后2年中,项目组精益求精,进一步填补了4个物理空缺和近300个序列空缺,使4号染色体成为精细图中最完美的“篇章”之一。   此外,上海科学家还比较了2种不同水稻亚种??“日本晴”和“籼稻93-11”的基因组序列,并承担了论文中有关水稻着丝粒序列分析、撰写的全部工作,得到计划协调人的高度评价。   “此次测序的完成,得益于国内和国际科学家的通力、高效合作。”韩斌博士表示,通过参加这一大科学计划,中国提升了自己的国际影响,同时也在信息、技术、资源和人才方面受益良多。   据悉,水稻“基因天书”破译之后,科学家将进一步寻找水稻的遗传“秘密”和重要功能基因,从而引领基因育种新时代的到来。韩斌解释,过去靠人工经验,10-15年才能育成一个水稻新品种;而依靠先进的分子育种技术,这一过程有望加快到3-5年,对于满足全世界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 张咏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