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顶端新闻》:河南玉米田管进入关键期,专家详解应对策略护航秋粮丰收

顶端新闻记者 卞瑞鹤 通讯员 郭涵潇

当前正值玉米生长中后期,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阶段。面对今年复杂的气候条件,河南省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夯实田间管理,全力确保秋粮稳产增收。8月19日,河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省农科院粮作所玉米栽培室主任乔江方接受顶端新闻记者采访,就当前玉米生产形势及应对策略进行了详解。

乔江方介绍,今年河南省玉米生产面临多重气候挑战。播种期受高温干旱影响,播期拉长,苗情较复杂。4~5月降雨量较同期偏少,6月上旬出现高温天气,导致不具备抗旱播种条件的田块播期延后。

进入孕穗期,高温干旱持续时间长,7月平均气温较常年高出3.1℃,降雨量偏少51.2%,35℃以上高温天气频发。而此时正值玉米穗分化关键期,雌穗和雄穗分化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部分区域出现雌穗分化异常、畸形穗、授粉不良和花粒秃尖等情况。尽管7月下旬一次大范围降水基本解除了北部、中部旱情,但豫东、豫南等区域旱情仍在维持,且降雨结束后新一轮高温又使土壤墒情进一步恶化。

8月5~10日全省普降中到大雨,大部分地区旱情得到缓解,但豫南部分受前期高度干旱影响的地区,旱情仅为缓解。据气象预测,未来15天左右全省降雨量仍较少,干旱仍是较大潜在风险。尤其是8月18~22日的新一轮高温,可能加剧干旱。

在病虫害方面,受夏季长期高温干旱影响,前期秋作物病虫害总体发生较轻,玉米南方锈病未扩散蔓延,但部分地区甜菜夜蛾、棉铃虫等害虫发生较重。8月上中旬降雨缓解旱情的同时,也利于病虫害发生,目前部分地区玉米穗头受虫害较重,局部田块叶螨、蚜虫危害上升。

针对当前玉米生产存在的穗粒数不足等问题,乔江方介绍,玉米灌浆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需做好以下应对工作:

一是加强营养供给,以提高籽粒灌浆结实率。灌浆期玉米对氮肥需求大,常规田块可每亩增施尿素15~20公斤,结合灌水或降雨在吐丝授粉后一周左右施入;有滴灌水肥一体化设备的田块,氮肥可分两次灌注,同时加强大量元素肥料供给,预防早衰。

二是及时开展“一喷多促”作业。选用针对性杀虫剂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虫害,选用合适药剂防治红蜘蛛;叶面肥选用腐殖酸叶面肥、生物菌肥及硼肥、锌肥等,还可加入芸苔素内酯等生长调节剂。喷施时间选在上午9时前、下午4时后,无人机作业每亩喷液量2.5升以上,并添加喷雾助剂。

三是确保抗旱浇灌和排水系统畅通。未来干旱风险仍较大,玉米灌浆前期需保持田间持水量在70~75%,缺墒时及时灌水,每亩浇灌20~25方水;同时谨防洪涝,受淹地块要及时疏通排水沟。

四是拉长灌浆期,适时收获。通过防早衰、促灌浆拉长灌浆时间,提高产量。收获需满足完熟期(苞叶干枯松散、籽粒变硬发亮等)和籽粒含水率降至25%(籽粒机收)两个条件,晚收还能降低黄曲霉素等毒素滋生,提升品质。

“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有望有效应对前期气象灾害的不利影响,为秋粮稳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乔江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