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农村版》 (2025年09月15日 第 02 版)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刘婷婷
据气象部门预测,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气流和扩散南下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我省未来一周将出现持续阴雨天气,其中9月15日至16日全省大部还伴有阵雨或雷阵雨。
当前我省玉米正处于灌浆后期关键生育阶段。9月14日,河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玉米耕作与栽培室主任乔江方指出,若遭遇长时间阴雨,玉米密植群体将面临渍涝寡照加剧、养分竞争和光热竞争激烈的问题,进而导致穗位以下叶片早衰、光合物质生产能力下降,同时茎腐病可能大面积暴发,玉米倒伏风险增加,后期穗粒腐病也会加重,最终影响籽粒灌浆进程,造成粒重降低、单产下滑。
针对未来长时间阴雨天气,乔江方提醒全省种植户重点做好以下管理:
及时排涝降渍、延缓植株衰老,科学处理倒伏田块。若田间出现积水,降雨结束后需第一时间开展排涝降渍,最大程度减少渍涝对玉米根系的损伤;对配备滴灌水肥一体化设施的田块,排水后可通过滴灌设施适当补充少量氮肥,预防玉米中后期早衰,保障植株光合物质生产能力。对于渍涝引发的倒伏田块,需分类处理:轻度倒伏(茎秆与地面夹角>60o)通常无需人工干预,植株可自然恢复;中度至重度倒伏(茎秆与地面夹角30o—60o或植株匍匐)需人工扶直后培土固定,或采用3—5株相互帮扶的方式加固;茎秆已折断的植株则必须及时清理出田。
雨水过后,未发生茎腐病的田块,应尽量拉长灌浆时间,通过适时晚收提升单产。一是玉米苞叶干枯松散、籽粒变硬发亮、乳线完全消失且基部出现黑色层时,植株进入完熟期(生理成熟阶段),此时是机收玉米果穗的最佳时期;二是植株完成生理成熟后,继续延长站秆时间一周左右,待籽粒含水率降至25%时,即可开展籽粒机收。收获后通过烘干、晾晒等方式将籽粒含水率降至14%,即可进行仓储。实施晚收技术不仅能提高玉米产量,还可显著降低籽粒收储过程中黄曲霉素等有害毒素的滋生风险,进一步提升玉米籽粒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