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报》:省农科院中药材团队到南召指导药药套种技术
《河南科技报》,6月18日:B1版,头版
省农科院中药材团队到南召指导药药套种技术
本报讯 近日,在位于南召县城郊乡的南召县森源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国储林项目基地里,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省农科院研究员梁慧珍带领着中药材专家团队在指导当地农户林下药材管理技术。据悉,以木本药材辛夷和草本药材黄精、芍药、柴胡、百合等品种进行药药套种,是河南省“四优四化”优质花木专项和河南省“四优四化”优质中药材专项针对当地林业和中药材产业现状而推出的全新种植模式。
南召县地理位置特殊,气候适宜,是中国辛夷之乡、辛夷原产地。南召县把辛夷及黄精、芍药、柴胡、百合等道地药材产业作为繁荣农村经济、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不断优化结构,提升品质,扩大规模,放大特色,努力推动产业持续高效发展。2018年11月,河南省“四优四化”优质花木专项开始在南召县实施。南召县森源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中药材专家团队指导下,针对当地中药材生产中存在的品种老化、管理粗放、产业链条短、综合效益差等问题,开始以科技引领当地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
南召县鸭河口库区国储林基地种植辛夷6000亩,林下种植共14100亩,分别是:连翘4800亩、柴胡6500亩、芍药2000亩、百合500亩、黄精200亩 、白芨100亩。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根据各种中药材的生长习性,专家团队建议当地将木本药材辛夷和草本药材黄精、芍药、柴胡、百合等品种进行药药套种。据介绍,发展林下经济可以充分利用林下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转变中药材产业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升级;涵养水源,美化环境;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效益。专家团队为当地推荐了优质黄精种块,还对当地种植户开展道地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
南召县森源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德峰介绍,省农科院中药材专家团队每年多次来到中药材种植基地,引导农户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在技术培训、配方施肥、防病防虫、产品销售等方面提供系列化服务,提升农户的种植技能,增加产业收益。
在专家指导下,该公司按照区域合理化布局、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的原则,通过基地引领和“公司+基地+技术+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中药材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基地周边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参加务工、带动种植等形式增加收入,中药材已成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本报全媒体记者 郭俊娟 通讯员 李春明 黄杰 文/图)
信息来源:芝麻中心 (2021-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