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河南日报》:艾香飘出科技味

《河南日》,613日:04要闻

 

艾香飘出科技味

 

    每逢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赛龙舟,门上挂艾草也是重要传统习俗,故端午节也被称为“艾节”。

    6月11日,记者在郑州市惠济区一个小区看到,家家户户门上挂着新鲜艾草,仪式感满满。近段时间,线上线下,艾条、香包、艾绒枕等一系列艾草产品也颇为畅销。

    我省艾草主产地南阳,是全国最大的艾制品生产基地,艾草种植面积达30万亩,原料生产占全国的85%以上,艾制品生产占全国的70%以上。

    “曾经,品种‘多、乱、杂’制约着南阳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省农科院研究员、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梁慧珍告诉记者,多数艾草企业只重视工业加工,不懂农业种植,种植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成为制约艾产业发展的瓶颈。

    从2018年开始,梁慧珍和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中药材专项团队深入南阳多地,指导艾草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在专家帮助下,我们的基地艾草种植更加规范。”仲景源艾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守合说,专家示范推广艾草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艾草的产量和出绒率都增加了不少。

    艾草种植水平的提高,为产业链的延伸打下基础。南阳艾草制品相继开发出药用、灸用、食用等六大系列,艾绒、艾条、艾柱、精油等 300多个品种。目前,南阳仅从事艾草种植、加工、销售的注册企业就达1529家,电商3000余户,带动了30多万名农民受益。

    南阳艾草产业辐射带动我省15个市“加盟”,全省艾草种植面积达36万亩。登封市石道乡赵庄村流转土地近500亩发展艾草种植,每年仅为村民增加地租收入就有近30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数万元,相关从业人员年人均增收7000多元。

    统筹做好产业、科技、文化这篇大文章,艾香飘出浓浓科技味。“南阳正借助艾草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契机,打造‘南阳艾’优势品牌,并将持续引进、示范一批优良艾草品种,实现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带动区域艾草种植业高质量发展。”梁慧珍说。

    “端午到,五毒出”。端午节过后,天气炎热、降水增多,容易滋生害虫和病菌。在门前、窗前悬挂艾草,可以驱除蚊蝇,杀菌防病。

    悬挂艾草也有讲究。采挖时间一般是在早上,香味较浓,驱除蚊蝇效果更好,挂艾草的时间则不宜超过当天中午。悬挂时,要将艾草根部朝上倒挂,这样不但美观,还有平安吉祥的美好寓意。(本报记者 刘晓阳 实习生 朱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