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决定明年为群众办好十件实事
本报讯 (记者肖建中王磊朱殿勇)实事得民心,佳音顺民意。12月10日,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决定:2006年要认真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十件实事。
在开展第一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省委书记徐光春代表省委、省政府郑重承诺,2005年做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十件实事。经过几个月的扎实工作,十件实事的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赞誉。在这次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徐光春再次强调,要形成制度,坚持每年都办几件得民心顺民意的事情,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这次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根据全省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实际需要和财政保障能力,确定2006年要切实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十件实事。这十件实事涉及农民增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安全饮水、环境保护、农村教育、广播电视、文化信息、医疗卫生、扶贫开发、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件件关系民生、事事体现民情。办好这十件实事,将使全省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困难群体得到更多实惠。十件实事具体是:
(一)落实好对农民的补贴政策。筹措必要的资金继续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筹措3亿元资金继续对种粮农民实施良种补贴。继续对农户购买大型农机具实行补贴。建立财政保障机制,落实好村级经费和村干部报酬。
(二)增强农村义务教育保障能力。安排资金14.5亿元,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继续实施“两免一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建立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长效机制。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
(三)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筹措资金4亿元,再安排800所乡镇卫生院改造,基本把全省乡镇卫生院改造一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由25个增加到64个,试点县的农村人口每人每年财政补贴标准由20元提高到40元。全面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四)切实改善农民出行条件。投资65亿元,改造和建设农村公路1.9万公里,解决好农村公路有路无桥、路宽桥窄、断头路等问题。建立和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切实解决重建设轻管护的问题。
(五)进一步解决环境污染和农民饮水安全问题。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工作,重点解决沙颍河等6个流域的水污染和5个群区的大气污染问题。筹措5.4亿元资金,解决重污染及高氟高盐等地区150万农民安全饮水问题。
(六)加快农村沼气建设。筹措4亿元资金,扶持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新增沼气用户50万户,在沼气推广成规模的地区,建设沼气服务站。结合养殖业和沼气发展,建设一批秸秆综合利用小区。
(七)扩大农村广播电视和信息网络覆盖面。实施居民20户以上的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切实解决边远地区农民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建设好2万个村的党员远程教育工程。建成覆盖全省的农村信息网。
(八)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筹措1亿元资金,对200万农村劳动力分别进行职业、基本技能以及实用技术培训,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50万人以上。认真落实政策,切实解决进城务工农民户籍、子女入学等难点问题。
(九)做好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飨钣呕菡?撸?繁P略龀钦蚓鸵?0万人。筹措5.5亿元资金,用于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实现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33万人,其中“4050”人员12万人。
(十)加大困难群体救助和扶贫开发力度。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农村特困人口每人每月生活最低补助标准提高到15元。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提高“五保户”集中供养率。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争6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和解决温饱问题。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 (200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