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省遭遇持续阴雨天气,给花生收获和采后晾晒带来极大阻碍。成熟后的湿花生若未能及时干燥,在田间滞留或堆放过程中极易发芽、霉烂,并滋生黄曲霉毒素,严重影响花生品质与安全。为最大限度降低连阴雨天气给花生生产造成的损失,特制定花生干燥指导意见。
一、适时抢收
(一)关注天气,抓住作业窗口期。每日关注最新天气预报,在晴天或降雨间隙组织抢收。同时,及时疏通田间沟渠,排水降湿,为机械收获作业创造有利条件;若遇土壤泥泞、机械无法进地的情况,需组织人力进行收获,避免因长时间滞留田间导致花生落果、烂果或发芽。
(二)规范处理,及时降低损耗。收获后的花生秧果,应第一时间去除花生荚果表面的泥土,避免湿土附着加剧霉变;运输及临时存放过程中应严禁堆积,以防止堆内热量积聚引发迅速发热、霉烂;降低收获、转运等各环节荚果破损率,避免破损的花生因易受霉菌侵染而加剧损耗。
二、摊晒和通风
(一)合理利用空间,规范摊晒操作。充分利用仓库、厂房、走廊、空房等空间,将花生以10厘米左右的薄层摊铺,摊晒期间,每天需多次翻动花生,防止底层花生因通风不畅发生霉变。
(二)强制通风,提高干燥效率。可配备大功率风扇或鼓风机,对花生堆进行24小时不间断平行通风,加速堆内湿气排出。
三、机械干燥
(一)控制干燥温度。采用机械干燥时,严禁使用高温干燥,花生实际接触的风温应保持在40℃左右。高温易使花生蛋白质变性、油脂氧化酸败,同时大幅降低种子发芽率。
(二)确保干燥均匀。确保干燥机内气流分布均匀,干燥过程中,定期对花生进行翻动,避免干燥不均。
(三)做好安全贮存。干燥后的花生应在阴凉通风处充分冷却至室温后,再装袋入库。入库前,花生荚果水分应降至10%以下(判断标准:用手摇动荚果,能听到清脆的响声;用牙咬种仁,感觉硬脆),花生仁水分应降至8%以下,方可长期安全储存。
(四)应急干燥。针对规模化种植户,在应急抢烘状态下,为提升干燥效率,可采取“分阶段高效干燥策略”:在机械干燥初期可适当提高机械烘干温度(但温度应控制在55°C以下),以快速去除花生荚果表层及易蒸发水分;当表层水分脱去后,可将花生荚果移出干燥仓,放置仓库,进入缓苏阶段,此时应加强通风与翻动,同步可进行下一批湿花生干燥;待表层水分干燥后,可再次观察前批次花生荚果缓苏情况,若出现返潮情况,可将其再次送入干燥机,重复“55℃以下短时干燥”操作,通过2-3轮“干燥-缓速”循环,逐步降低花生整体水分。待持续阴雨天气结束后,再将花生转移至室外晾晒,直至水分降至安全储藏标准,即可进行储藏。
四、注意事项
(一)切忌堆积存放。无论是带秧的湿花生,还是已脱秧的湿荚果,均严禁堆积存放,否则极易发热、霉烂。
(二)勿高温机械干燥。切不可为追求干燥速度而采用高温干燥模式,高温会直接导致花生品质严重下降。
(三)剔除霉变果。在干燥过程中,每天需挑拣已霉变、发芽或破损的荚果,防止霉菌扩散污染。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