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油菜籽“吃干榨尽”
高效廉价地提供可食用的天然绿色菜籽油,从剩余的饼粕中提取饲用浓缩蛋白工艺,把加工副产品中包含的废弃油脂转化为生物柴油……通过天颐科技、油料所和华中农业大学共同实施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双低菜籽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油菜籽被“吃干榨尽”,其加工业的技术获得全面提升。
在双低油菜籽加工新工艺方面,针对传统预榨?浸出工艺产品质量差,经济效益低,特别是菜籽蛋白未得到很好利用等问题,研究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低菜籽脱皮、冷榨、膨化新型工艺技术和3万吨/年的成套技术设备。该工艺技术成果的问世,实现了菜籽脱皮→冷榨→膨化高新技术的组装集成。经生产证明,研发的菜籽脱皮技术,能脱除菜籽中85%%以上的粗纤维、色素和杂质,不仅为下一道冷榨工序提供了“净身”原料,还提高设备生产能力15%左右;采用自主开发的冷榨技术,不仅能生产出不需精炼即可食用的天然、绿色菜籽油,避免了传统工艺中浸出溶剂的污染,而且经冷榨后的脱皮菜籽饼粕,其有效氨基酸破坏程度极小;膨化技术的采用,进一步提高了原料的渗透和渗滤性,使饼粕残油率降低到1%以下,提高了出油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使脱皮菜籽饼粕达到一级饲料用低硫苷菜籽粕标准。经测算,每吨菜籽采用该工艺技术较传统工艺减少加工成本30元,吨料加工利润比传统的预榨浸出工艺提高了近一倍。
在菜籽饼粕的利用方面,开发出了无公害的绿色提取饲用浓缩蛋白工艺。这是一种优质、低价、资源丰富的蛋白饼粕产品,其蛋白含量约为70%,成本价2400元/吨,拟定销价5000元/吨,现行市场上同等含量的大豆蛋白是9000元/吨,进口鱼粉7800元/吨(蛋白含量64%左右),有非常明显的价格竞争优势。
据我国动物产品需求发展目标,2005年饼粕总需求量3230万吨,其中需要鱼粉、豆粕约占总需求量的65%,其中70%靠进口来满足。我国优质的饲料原料严重不足,大量进口使国内配合饲料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寻求优质、低价、资源丰富的蛋白资源成为我国饲料工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技术的研究成功,大幅提高了饼粕的附加值,值得推广。
在副产品利用方面,通过对加工副产品含油脂脚料等废弃油脂的能源转化技术研究,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并采用共沸蒸馏甘油酯化?甲酯化技术,开辟了废弃油脂转化为生物柴油的新途径;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具有工艺简捷,原辅料消耗低,产品收率高等特点,以该技术生产的生物柴油,完全达到美国ASTM6751等世界先进柴油质量标准。该技术可应用于全国3000多家油料油脂加工企业产生的占油脂生产量15%%~20%%的含油脂脚料、全国大中城市餐饮业废弃食用油(包括煎炸油、地沟油)的回收利用及木本和草本油料的生物柴油转化;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有利于实现农业和能源产业的有机结合、环保,经济和社会效益良好。目前油脚酸化油等废弃油脂市场价格约2300元/吨,转化成生物柴油售价超过4000元/吨,实现了1000多元/吨增值。目前我国油脂消耗量高达1700万吨,在食品加工、油脂生产、餐饮业每年产生15%%也即250余万吨废弃食用油脂,如通过本技术加以转化,可实现产值105亿元,增值40亿元。
本技术的研究成功为油脚等废弃油脂的回收利用和加工转化提供了新的利用方法和途径,将推动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发展。当今世界石油消耗高达34亿吨,60%%用于汽油、柴油等燃料油生产,柴油市场容量极大。当石油储量越来越少,生物柴油作为环保可替代能源,具有可再生、无环境污染等多方面优点,其大量生产和应用不存在来自于市场的任何障碍。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2006-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