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07日 星期二
首页>新闻中心>建设新农村
建设新农村
“四改一气”促进农村生态能源建设
   近年来,贵州省贵阳市按照“科技兴市、工业强市、环境立市”的理念,依托贵阳特色资源,着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培育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体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进一步提高生态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逐步实现农业结构合理化、技术生态化、产品无害化,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永续利用有效结合。 
    金秋时节,走进开阳县凤凰寨,但见青山叠翠,绿水环绕,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民陈仕良一家人正忙着做农家菜,接待到寨上来玩的城里人。一旁的“电饭煲”里冒着热气,锅底有蓝色的火焰呼呼燃烧。女主人笑着纠正好奇的客人:“那是沼气煲锅,电饭煲哪会有火焰啊?”
   “你别小看这沼气,作用可大了,四周的青山,门前的绿水,干净的寨子,都与它有关。它还为我们节约劳动力呢!今年我家办农家乐,来客比较多,要在以前,每天要一个人上山砍柴烧。”凤凰寨村民陈国军说。
    发展生态农业,贵阳市提出了以沼气建设为纽带,按照“草?畜?果(蔬)?沼?水?路”六位一体立体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生态农业,既发展了农村经济,又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同时生态农业的发展又带动了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
    2000年起,贵阳市将“四改一气”(改厕、改圈、改灶、改路、建沼气池)农村生态能源建设项目作为探索农村循环经济模式的核心项目,按照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及建设内容,推行“畜、草、果(药)、沼、水、路(多位一体)”的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通过精心组织、建设,截至目前,各级财政投入2.655亿余元,农民自筹资金1.895亿元,建成“四改一气”沼气池195442口,配套改圈190750间,改厕193050座,改灶150250个,后续维护服务网点208个,覆盖全市78个乡镇(办事处),累计完成粮蔬果的沼肥应用示范推广面积153.4万亩(次),沼液养猪20.43万头。这一工程的实施,有效地保护和改善了农业、农村环境,改善了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四改一气”项目启动以来,在农村实现了“四省”、“三增”、“二减少”、“一保护”的目标。“四省”即节省煤15万吨、省电26万千瓦时、为农民增收节支1.7亿元,并节省了劳动力;“三增”即增肥、增效、增产;“二减少”即病虫害减少、水土流失减少;“一保护”即保护了环境,七年来,累计保护林木200万余亩,改善了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也由2000年的31.7%上升为34.77%,累计减少农村煤炭使用量33万余吨,为贵阳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打下了基础。
   “四改一气”建设,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民节支增收。在“四改一气”建设中,坚持施工人员许可证制度和职业准入制度,组建了专业技术施工队伍,350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被转移,培训合格的沼气生产工2700人,实现沼气技术施工人员增收4700万元。同时,将“多位一体”与农户庭院改造相结合,发展庭院经济,将农村生态家园建设与休闲农业、生态旅游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在乌当、小河、花溪区大力建设生态家园型农家乐20多家,户均增收近万元,促进了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
    在实施“四改一气”后,农家庭院自成体系,生产场所与生活场所有机结合,除了沼气池、卫生厨房、标准畜禽舍设施外,还实现了庭院绿化美化、进户路改造,以及小果园、小猪场、小菜园一体化。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农户改变了“砍柴做饭烟熏眼,粪水蚊蝇满庭院”的落后状况,代之的是“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的农家小院。干净整洁的村寨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