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已过,气温逐步回升,我省小麦从南到北陆续进入返青、起身、拔节等生育时期,此时期是决定穗数和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也是春季麦田管理的关键时期。针对去冬低温来的早,持续时间长,小麦叶龄小、分蘖少、次生根少的苗情特点,在麦田管理上,应尽“早”行动,以“促”为主,措施“前移”,抓好春节前后农村劳动力充足的有利时机,迅速掀起春季麦田管理的高潮。
1 气象特点与苗情分析
2009年麦播期间,土壤墒情较好,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种子包衣等技术应用面积大,整地质量较往年有所提高,大多数麦田在适播期进行播种,播种质量整体好于往年,但豫南部分麦田播期偏晚,口墒较差,影响出苗生长。去年11月中旬我省出现大范围降雪,温度骤降,并连续出现多次寒潮,冬前有效积温较往年明显减少,光照减少,影响到小麦的生长发育和分蘖的发生,越冬期小麦叶龄较常年少1片叶左右,分蘖和次生根较常年均有所减少,特别是晚播麦田,出苗即遇低温,越冬期单根独苗或分蘖很少。据调查全省越冬苗情一类苗减少、二类苗增加,一、二类苗合计占到80%以上,有部分晚播弱苗麦田,旺长麦田很少。越冬期间,温度有所回升,苗情有所转化,一般叶龄增加1片,亩群体扩大10万左右。但雨雪偏少,表墒散失较快,部分麦田已出现旱象。
2 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意见
针对上述情况,各地要根据不同类型苗情,分类进行技术指导,在麦田管理的指导思想上,以“促”为主,尽“早”行动。
2.1 因苗制宜,分类管理
一类苗麦田管理,此类麦田越冬期叶龄一般为五叶一心或六片叶,当前亩群体一般在80万左右,叶龄达到六叶一心或七片叶,在早春不要急于追肥浇水,要把病虫草害的防治放到首位,等到3月中旬左右视群体变化和两极分化情况,再进行肥水管理,一般每亩可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追肥后及时浇水,以充分发挥肥效。
二类苗麦田管理,此类麦田越冬期叶龄一般为五片叶,当前亩群体在60万左右,叶龄达到五叶一心或六片叶,在麦田水肥管理上,应适当前移,可在3月初追肥浇水,每亩追施尿素
三类苗麦田管理,此类麦田越冬期一般为三叶一心或四片叶,冬前没有分蘖或单株只有一个分蘖,单根独苗或只有1~2条次生根,苗体弱,群体小,对于这类麦田,要在立春后温度回升后立即采取肥水促进措施。为促进该类麦田多成穗,成大穗,可以采取分次追氮的方式,即在返青期每亩追施尿素8
豫西旱地苗情较弱的地块应在返青拔节期趁墒或趁雨及时追施尿素
2.2 中耕浅锄
由于冬前积温较常年偏少,分蘖和次生根偏少,因此,应抓住春节期间农民工返乡这一有利时机,各类麦田要普遍进行中耕浅锄,增温保墒,促苗早发快长。尤其对于春灌后的麦田,更要中耕保墒,破除板结,保墒抑蒸,消灭杂草,促进小麦根系和分蘖的生长发育。
2.3 预防倒春寒和晚霜冻害的发生
返青拔节期极易发生倒春寒和晚霜冻,小麦拔节后抗冻性明显降低。随着气温回升和春季管理各项措施的落实,小麦生长发育加快,各地更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天气的预测预报,在低温来临之前,及时进行灌水保温,预防冻害的发生。对于发生冻害的地块,应进行肥水促进,提高分蘖成穗,将损失降到最低。
2.4 病虫草害防治
冬前寒潮频繁,也抑制了麦田病虫草害的发生和危害,减少了越冬基数。但随着春季温度快速回升,田间湿度增加,各类病虫草害会迅速发生,各地要切实做好预测预报,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控,重点做好条锈病、纹枯病、吸浆虫、蚜虫、地下害虫等病虫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小麦纹枯病要在返青拔节期及时进行1-2次防治。纹枯病的防治要做好喷洒用药、喷洒时期、喷洒方法三个环节,喷洒用药以三唑酮、禾果利效果较好,喷洒时期以返青至起身期为最佳时机,同时拔节期应继续补治。喷药时一般每亩用20%的三唑酮乳油80到100毫升,加水量
小麦是一种自身调节能力强、在管理上回旋余地大的的作物,我们不仅要看到今年小麦苗情存在苗龄小、群体小、次生根少的不利因素,也要看到一、二类苗比例大、生长稳健、旺长苗少、底墒好等有利条件,及时加强春季和后期麦田的科学管理,夺取2010年小麦丰收的希望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