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冷空气活动频繁,出现了气温在-3~2℃的低温天气。而出现
目前河南省大部分地区进入油菜的关键时期-蕾薹期,该时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旺盛时期,也是主茎伸长,分枝大量形成,花芽分化速度加快,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前期苗情和冻害影响可能造成油菜抗寒、抗病能力下降,如果管理措施不及时,可能造成冻害、菌核病、倒伏等加重,引起大幅度减产。因此,各地要及时加强春季管理工作,促进油菜春季生长,防病防冻,夺取今年油菜丰收。
一、清沟排渍,预防倒伏
入春后,低温阴雨是油菜的主要气象灾害。油菜(尤其是稻茬油菜)往往因雨水偏多,土壤湿度大,气温较低,导致土壤缺氧、容易产生渍害,造成烂根、黄叶、落蕾、死蕾,并且容易发生倒伏,影响油菜的产量及品质。因此要及时清沟排渍,保持三沟畅通,预防渍害、病害发生。用清沟取出的泥土培在油菜根附近,以减轻冻害、增强抗倒能力。
二、促控结合,科学施肥
要对弱苗及时追肥提苗,促进大面积油菜平衡生长,为高产奠定良好基础。一般亩追施5~8公斤尿素促进幼苗生长,对长势很差的田块还可在始花前每亩追施尿素2~3公斤的花肥,既能增加角果籽粒数和千粒重,又能防止早衰,提高油菜产量。但对底肥足、苗肥多、长势好的田块一般不提倡追施花肥,以免造成贪青倒伏。生产上可以采取叶面喷施的方式追肥,对长势偏弱的油菜,选择晴好天气,进行叶面喷施0.5%尿素、0.3%磷酸二氢钾、0.2%硼砂混合液二三次,每隔5天~7天喷1次。
注意:硼是油菜生长发育所必须的重要微量元素,以蕾薹期-初花期需求量最大,缺硼可导致油菜“花而不实”,严重影响产量,甚至造成油菜绝收。由于河南省油菜产区普遍缺硼,提倡所有的田块一定要在油菜抽薹后至初花期喷施1-2次0.2-0.3%硼砂水溶液(用温开水溶解),或者每亩用“速乐硼”
三、及时中耕 提高地温
结合施肥进行中耕松土,消除杂草,提高地温,达到保温保墒,促进油菜生长、防倒等作用。
四、加强病虫害防治
菌核病是油菜的主要病害,阴雨天气更易感病,一般可减产1~3成,严重的可以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因此防治菌核病是实现油菜丰收的重要环节。在抓好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的同时,还要及时进行药剂防治。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1~0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油菜专家、研究员 张书芬
2010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