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农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
工 作 简 报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处 2012 年3月 10日
【本期目录】
◆马万杰院长出席永城市新型现代农业先导区奠基暨院市合作项目启动仪式
◆房卫平副院长赴西平、延津和商水开展院县共建农业科技成果综合示范县调研
◆房卫平副院长赴我院南繁基地调研
◆《河南日报》:永城携手省农科院探索采煤塌陷区发展模式 将塌陷区变成现
代农业先导区
马万杰院长出席永城市新型现代农业先导区奠基
暨院市合作项目启动仪式
为深入贯彻落实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及农业部在全国开展的“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我院与永城市委市政府经过充分协商,决定将永城作为“院市共建新型农业现代化综合示范市”和“科技促进年重点示范市”,着重围绕中原经济区和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共同打造永城市新型现代农业先导区,重点建设高标准万亩现代化粮食生产示范区和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区,探索粮食高产优质发展模式和生态优质高效农业发展途径,实现农业产业的集聚发展。
2月17日,我院和永城市委、市政府共同举行永城市新型现代农业先导区奠基暨院市合作项目启动仪式。我院院长马万杰、副院长房卫平,商丘市人民政府市长余学友,商丘市委常委、永城市委书记吴孟铎,商丘市政府副市长李思杰,商丘市政府党组成员、永城市市长马富国出席启动仪式,我院办公室、科研处、推广处和院直9个研究所(中心)以及商丘市、永城市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和企业界代表、乡村干部群众共8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由永城市人民政府毕江远副市长主持。马富国市长首先致辞,正县长级干部李玉堂就永城市新型现代农业先导区规划建设的目的意义、设计理念和功能定位等情况作了介绍;房卫平副院长代表我院向永城市新型现代农业先导区的隆重奠基表示热烈祝贺,并表示省农科院将依托自身成果、技术和人才优势,组织精干力量,积极投身永城市新型现代农业先导区建设,与永城市委市政府一道,通过科学规划、精心实施,建设一个永城市既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又提升农业综合效益,特色鲜明、生态高效、技术先进、环境优雅、功能丰富、知名度高的“现代农业先导区”,为合理开发利用煤炭塌陷区土地资源,创建成功模式,探索有效途径,并将该区打造成为我省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样板和示范区、生态旅游产业的新景区和“三化”协调发展的试验区;余学友市长宣布永城市新型现代农业先导区建设正式开工;马万杰院长和余学友市长等领导共同为永城市新型现代农业先导区培土奠基。
在随后举行的院市合作项目促进会上,院市双方就拟合作项目的情况进行了交流。永城市委书记吴孟铎要求永城市有关部门一定要抓住院市项目合作的机会,制定好规划,筛选好项目,把握好时机,达成好共识,争取更多更好的项目、技术和资金支持,使院市合作取得更加扎实的成效。马万杰院长在总结讲话中,首先充分肯定了我院与永城市政府长期以来的合作成果,并指出我院将永城市作为“院市共建新型农业现代化综合示范市”和“科技促进年重点示范市”,联合打造永城市新型现代农业先导区,是贯彻落实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马院长要求院直有关单位,要加紧与永城市相关部门的项目对接,制定出详实的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我院技术优势,为永城市新型现代农业先导区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为持续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做出我们应有贡献。
房卫平副院长赴西平、延津和商水开展院县共建
农业科技成果综合示范县调研
2月28日?3月2日,房卫平副院长带领院推广处、小麦中心、粮作所、经作所、园艺所和畜牧所等单位负责同志赴西平、延津和商水3个县就院县合作共建农业科技成果综合示范县开展调研。
房院长一行轻车简从,风尘仆仆,在调研县主要领导的陪同下,先后深入到西平县环城乡道庄村双孢蘑菇种植基地、西平县二郎乡赵庄农业综合开发区、延津县僧固乡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延津县司寨乡平陵村郑麦366种子繁育基地、商水县汤庄乡现代农业园区和舒庄乡粮食高产创建区等地,实地考察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小麦高产创建、现代农业园区和产业聚集区规划建设等情况,并与调研县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座谈,听取了有关当地农业生产、优势产业和拟开展合作项目的汇报,研讨和交流了院县合作共建农业科技成果综合示范县的思路、项目和措施。
西平、延津和商水3个县主要领导均高度重视,一致表示要全力支持院县合作共建农业科技成果综合示范县(市)工作,为合作共建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和各项便利条件;同时成立综合示范县(市)建设领导小组,积极发挥有关涉农部门的作用,在群众基础好、科技意识强、田间基础设施完善的乡村优先开展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基地建设,创建高水平的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样板、科技致富典型和现代农业园区,以此推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房卫平副院长赴我院南繁基地调研
初春三月,正是我院玉米、水稻等秋粮作物科研人员在三亚南繁基地收获的时节。3月9日,房卫平副院长带领院推广处、粮作所负责同志一行4人专程赶赴我院南繁基地调研,看望慰问奋战在育种一线的科研人员,并在南繁基地晒场与科研人员座谈,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加快玉米、水稻等秋粮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
座谈会上,粮作所所长刘发魁说明了此行目的,推广处处长田云峰介绍了我院2012年启动实施的“521农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的有关情况;房卫平副院长在讲话中,结合创办农村科技示范基地的实践和体会,强调了农业科技成果综合示范县建设的重要意义,希望粮作所科研人员认真总结多年来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的成功经验,抓住我院建设农业科技成果综合示范县的良好机遇,进一步加强良种良法的技术集成与示范,加大新品种展示和推广力度,促进我院新品种新技术的大面积应用,为我省秋粮作物产量和品质再上新台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南繁基地科研人员对房院长一行千里迢迢赴琼慰问和调研感到倍受鼓舞。粮作所胡学安研究员、王振华研究员、唐宝军研究员、尹海庆研究员、杨国红研究员等在座谈中先后发言,表示将全力组织科研人员积极投身院科技成果综合示范县建设工作中,切实抓好玉米、水稻、红薯等秋粮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集成、熟化和示范,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贡献力量。
《河南日报》 2012年2月21日 第04版 经济新闻
永城携手省农科院探索采煤塌陷区发展模式
将塌陷区变成现代农业先导区
本报讯 (记者尹江勇 实习生 李 慧)煤炭资源枯竭后如何实现经济转型?“新型现代农业先导区奠基暨院市项目合作启动仪式”日前在永城市举行。永城市将与省农科院合作,通过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合理开发利用采煤塌陷区土地资源。
据永城市委负责人介绍,为了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该市将采煤塌陷区视为一种新资源和城市发展的新载体,把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先导区作为塌陷区综合治理模式的最佳探索。
根据规划,先导区内包括7个行政村,拥有耕地20070亩。先导区将以经济发展为核心,通过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选择适合采煤塌陷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类型和结构,重点发展高产、优质、生态、安全、高效的现代农业。
根据规划的效益分析,通过新品种和新技术示范带动,先导区的新技术普及率将提高到95%,辐射带动农区新技术普及率提高到90%。粮食生产区农民收入可提高300元以上,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农民收入可增加3000元以上。除带来产业收入和旅游收入外,还可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