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
工 作 简 报
第56期
【本期目录】
◆ 我院在新疆哈密地区举行新品种援赠仪式
◆ 我院在临颍召开葡萄花果管理与病虫害防控培训会
◆《哈密日报》:河南捐赠哈密16个农作物新品种
◆《河南科技报》:学技热情高 风雨也难挡
我院在新疆哈密地区举行新品种援赠仪式
此次援赠活动是我院认真响应中央及河南省委省政府号召,积极开展科技援疆工作和投身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和具体体现。通过此次援赠,我院将有棉花、玉米等共计16个作物新品种(系)到哈密地区试验种植。
仪式结束后,房卫平副院长一行先后实地考察了哈密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示范基地,哈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农科所设施农业示范基地、科技示范园和柳树泉农场,新疆葡萄瓜果开发研究中心等,围绕设施园艺、葡萄大枣生产和哈密瓜加工与综合利用等方面与以上单位的领导与专家分别进行了座谈和交流。
我院在临颍召开葡萄花果管理与病虫害防控培训会
室内培训阶段,国家现代葡萄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王世平教授为与会人员做了《根域限制栽培技术与果麦套种》专题报告;中国
农科院郑州果树所刘崇怀研究员、陈锦永副研究员,我院园艺所王鹏研究员、吕中伟副研究员,植保所封洪强研究员、邱峰研究员分别从葡萄市场波动与营销、葡萄种植理念、葡萄病虫害防治、“头年建园、二年丰收”的关键技术以及河南地区葡萄病虫害发生动向和防控建议等内容同与会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并现场发放技术资料500余份。
现场指导阶段,与会人员冒雨来到临颍颍龙种植专业合作社新建成的300亩果麦套种示范基地,实地参观学习根域限制技术果麦套种模式的应用;王鹏研究员、吕中伟副研究员等还实地讲解了葡萄避雨、地膜覆盖、物理防控等技术,并现场操作示范,解答果农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使大家听得进、看得懂、学得会学员们之间还相互交流了心得和体验,纷纷表示从本次培训会中受益匪浅。
我省葡萄面积约45万亩,位居全国第8位,由于在生产中缺乏先进适用的标准化栽培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导致葡萄优质果率偏低,经济效益不高。我院“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实施以来,院园艺所王鹏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以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豫东试验站为依托,先后在商水、洛阳龙门、舞钢、泌阳、临颍、罗山、新县和兰考等地培育建立了一批葡萄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名优品种、推广先进栽培技术、加强技术跟踪、深化相互间技术交流等措施,在当地树立了葡萄先进种植技术的学习样板,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果,为提高我省葡萄生产管理水平,促进葡萄产业标准化、模式化和产业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哈密日报》,
河南捐赠哈密16个农作物新品种
本报讯 (记者 李华 摄影报道)4月20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与哈密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农作物新品种捐赠仪式上签订援疆工作备忘录。
当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与哈密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举行农作物新品种捐赠仪式。双方就农业科学技术开展交流,共同签订科技援疆工作备忘录,将适合在新疆区域种植的棉花、西甜瓜、葡萄、芝麻等11类农作物16个新品种无偿引进哈密,开展试验示范推广,促进地区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河南科技报》,
学技热情高 风雨也难挡
培训会由省农科院园艺所王鹏研究员主持,在省农科院示范推广处程泽强副处长、省农科院园艺所所长徐小利参会分别讲话后,上海交大教授王世平,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研究员刘崇怀、副研究员陈锦永,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封洪强、邱峰,省农科院园艺所研究员王鹏、副研究员吕中伟先后就根域限制栽培、葡萄病虫防治和河南地区葡萄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控建议等内容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一位参加培训的种植户说:“今天听了专家们的讲座,从品种、种植、防虫、治虫、销售通俗易懂,如同及时雨下到俺心里,今年丰收有把握了!”
面对面、手把手的培训,参会学员听得进、看得懂、学得会。会议期间,学员还交流了信息和经验。会后,全体成员到临颍颍龙种植专业合作社新建成的300亩果麦套种示范基地参观,专家现场解答了种植户在日常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本报全媒体记者 郭俊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