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
工 作 简 报
第 65期
【本期目录】
◆ 我院专家组赴新县开展院县合作农技骨干培训
◆ 我院畜牧所动物繁殖生物工程研究团队赴新疆哈密开展技术培训和羊胚胎移植示范工作
◆《河南日报》:省农科院创新科技服务模式 年增经济社会效益近亿元
◆《河南科技报》:省农科院专家赴新疆开展羊胚胎移植工作
◆《河南日报(农村版)》:省农科院院县合作新县农技骨干培训班开班
◆《河南日报(农村版)》:省农科院专家赴哈密开展羊胚胎移植工作结硕果
我院专家组赴新县开展院县合作农技骨干培训
培训会上,我院专家分别就水稻栽培技术、油菜产业发展、油菜轻简化栽培、油菜病虫害防治技术、优质梨树栽培技术、优质葡萄高产栽培技术等专业实用技术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参训的新县基层农技推广技术员认真聆听了我院专家们图文并茂的精彩讲授,并不断与专家互动交流。
期间,我院油料专家张书芬等还利用课余时间,深入新县油菜示范基地,实地察看目前油菜苗期长势和田间管理情况,并进行了现场技术指导。
经过我院专家两天多的专业技术培训,不但开阔了农技人员的工作思路,而且使新县农技人员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服务理念得到了有效的更新和提升,为今后更好地开展院县共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院畜牧所动物繁殖生物工程研究团队
赴新疆哈密开展技术培训和羊胚胎移植示范工作
“萨福克羊”是哈密地区从澳大利亚重金引进的纯种肉羊,种群数量少,扩繁任务重。在我院畜牧所专家和哈密畜牧工作站技术人员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的冲胚和移植效果。共用手术法处理供体羊55只,获得胚胎665枚,其中可用胚胎496枚,头均可用胚胎9.02枚,超过了羊超数排卵的平均水平;其中有一只供体羊冲出57枚胚胎,52枚可用,打破了之前成年羊超数排卵的记录。此次胚胎移植工作深入挖掘了纯种萨福克羊的繁殖潜力,为合作社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得到了合作社成员的一致好评。在胚胎移植过程中,院畜牧所团队和哈密畜牧工作站团队进行了深入的技术交流,对手术过程、冲胚步骤、移植方案进行了系统优化,通过“手把手”系统示范指导和技术培训,使哈密畜牧工作站技术员的胚胎移植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本次胚胎移植工作进一步促进了院畜牧所和哈密地区畜牧工作站的技术合作和交流,并为明年河南援疆计划的深入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河南日报》,
省农科院创新科技服务模式
年增经济社会效益近亿元
本报讯(记者张海涛)“听了专家的课,梨树咋施肥俺心里就更有谱了。”12月25日,新县陡山河乡白沙关村村民曾鹏对记者说。曾鹏目前经营了100多亩梨园,在省农科院专家的持续指导下,他已由梨树种植的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
近年来,省农科院和我省多个县市合作,实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年均举办面向新型农业主体、广大农民的技术培训约450场次,培训农民约20万人次。
省农科院的全天候服务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示范推广肥水一体化和病虫害综合防控等先进技术40余项,每年新增经济社会效益近1亿元。③9
《河南科技报》,
省农科院专家赴新疆开展羊胚胎移植工作
元旦前,应新疆哈密地区畜牧工作站的邀请,省农业科学院畜牧所动物繁殖生物工程研究团队辛晓玲、冯亚杰、滑留帅、赵洪昌一行四人赴新疆哈密开展了“萨福克羊”的胚胎移植工作。本次活动属于河南人才科技援疆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专家称为“羊计划”。
“萨福克羊”是哈密地区从澳大利亚重金引进的纯种肉羊,种群数量少,扩繁任务重。此次胚胎移植工作在我院畜牧所专家和哈密畜牧工作站技术人员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的冲胚和移植效果。
本次胚胎移植工作进一步促进了河南省农科院畜牧所和哈密地区畜牧工作站的合作和交流,并为明年河南援疆计划的深入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报全媒体记者郭俊娟)
《河南日报(农村版)》,1月11日,第08版:市场
院县开展科技合作推动新县农业发展
——省农科院院县合作新县农技骨干培训班开班
本报讯(记者张菁菁)今年已经是省农科院开展“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院县共建的第五年。五年来,专家们跋山涉水,足迹遍布全省的11个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县。昨日,河南日报农村版·农资快递记者从省农科院获悉,由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处负责同志带队,该院水稻专家尹海庆、油料作物专家张书芬、果树专家吕中伟等一行七人近日来到新县,参加了当地举办的“院县共建”农技骨干培训班,对该县基层农技人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授课培训。
课堂上专家们分别就水稻栽培技术、油菜产业发展、油菜轻简化栽培、油菜病虫害防治技术、优质梨树栽培技术、优质葡萄高产栽培技术等专业实用技术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参训的新县基层农技推广技术员认真聆听了省农科院专家们图文并茂的精彩讲授,并不断与专家老师互动交流。
讲课间隙,油料专家张书芬还深入新县油菜示范基地,实地察看目前油菜苗期长势和田间管理情况,并进行了现场指导(如上图)。
据悉,经过省农科院专家两天的专业技术培训,当地农技指导员纷纷表示自己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服务理念得到了有效的更新和提升,同时也开阔了工作思路,为今后工作中更好地开展“院县共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河南日报(农村版)》,1月12日,第08版:现代畜牧
省农科院专家赴哈密开展羊胚胎移植工作结硕果
科技援疆助推哈密畜牧业大发展
□本报记者张菁菁
援疆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激情和奉献,更需要策略和创新。1月6日,记者从省农科院获悉,作为我省人才科技援疆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该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专家一行四人,不远万里奔赴白雪皑皑的边陲——新疆哈密地区,开展“萨福克羊”的胚胎移植工作。
在短短的9天时间里,专家们克难攻坚,圆满完成了两项重要任务:利用胚
胎移植技术对哈密市牧祥农牧扶贫专业合作社的纯种萨福克羊进行快速扩繁,以及对哈密地区畜牧工作站的科技人员进行羊胚胎移植技术系统培训。
据此次带队的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辛晓玲博士介绍,“萨福克羊”是耗重金从澳大利亚引进的纯种肉羊,种群数量少,扩繁任务重。此次胚胎移植工作在省农科院专家们和哈密畜牧工作站技术人员的通力合作之下,取得了良好的冲胚和移植效果:经过手术法处理的55只供体羊,获得胚胎665枚,其中可用胚胎496枚,移植了392只受体羊;头均可用胚胎9.02枚,超过了羊超数排卵的平均水平,其中有一只供体羊得到57枚胚胎,打破了之前成年羊超数排卵的记录。
作为此行的另一项重要任务,省农科院畜牧所团队和哈密畜牧工作站团队进行了深入的技术交流。专家们对手术过程、冲胚步骤、移植方案和胚胎鉴定等进行了系统优化,然后“手把手”进行系统指导和培训,帮助哈密畜牧工作站技术员提高胚胎移植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次开展的合作深入挖掘了纯种萨福克羊的繁殖潜力,为合作社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专家们一流的技术、严谨的态度、悉心的传授得到了合作社成员的一致好评。
省农科院房卫平副院长告诉记者,省农科院的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工作不仅遍及全省,在我省粮食安全、结构调整、精准扶贫上发挥作用做出成效,还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组织各类专家远赴新疆哈密地区,开展对口科技帮扶工作,内容涉及现代农业产业规划、品种资源引进、科技人员培训、新成果新技术输出等。
哈密地区牧草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草食家畜得天独厚的条件。去年初,该院派出畜牧所专家加入我省科技援疆队伍,帮助对口支援的新疆哈密地区解决养殖业发展方面的技术难题。去年7月份,畜牧所组织5名专家对哈密地区的养殖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进行了点(养殖场)、线(草原放牧沿线)、面(山南山北农牧业全貌)的实地勘察,摸准了哈密地区养殖业发展的重点、难点与技术需求的热点问题。
为解决这些掣肘当地畜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经过反复磋商,畜牧所与当地达成了七个方面的技术合作方案。包括帮助哈密地区畜牧站建立动物营养成分分析评价体系和饲料配方软件设计系统;帮助胚胎移植肉羊300~400只;帮助哈密开展多胎基因检测项目,培训人员;帮扶肉羊场建立生产、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哈密地区畜牧站设立“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博士工作站”等七大类。
行动开展以来,专家们纷纷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研究方向,对援疆科研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和集体攻关,此次“萨福克羊”胚胎移植任务的圆满完成为下一步援疆计划的深入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截至目前,畜牧所已向哈密地区派出11人次的援疆专家,并帮助当地建设了动物营养室和繁育室,援建工作正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联系电话:0371-85968308 电子邮箱: tgcjdb201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