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季蔬菜以质量才能取胜市场
江苏省滨海县三中港高效农业中心 张世金 张华东
据有关专家分析,近年来,反季节蔬菜在不少地方价格走低,其原因:一是供求关系所致。自1995年实行农业结构调整开始,全国把蔬菜作为结构调整的主打项目,反季节蔬菜获得大发展的机遇。到目前为止,全国蔬菜总面积达1900万余亩,其中大棚蔬菜有400余万亩,是1995年的8倍多。生产面积的急剧增长导致了效益的相应下降。以前反季节蔬菜的纯效益每亩可达6000元就很可观了。二是相互调运的冲击。由于运输条件改善,蔬菜流通渠道畅通,造成反季节蔬菜竞争优势减弱。三是反季节蔬菜大多利用保护地设施栽培,不适应蔬菜生长的自然规律,加上农户质量意识较差,片面追求抢早上市,采取人为促成措施催熟,使得反季节蔬菜大多风味较差,得不到消费者的青睐。
那么,如何改善反季节蔬菜风味差的缺陷?首先,应提倡适地栽培,选择适宜蔬菜生长的地区大力发展;其次,加大建设农产品质量工程的力度,提高农民质量意识,培育龙头企业,尽量避免滥用激素,切勿盲目抢早,待充分成熟再采收;再次,从长远来看,发展工厂化生产。人为控制温度、光照、水、肥等,使蔬菜达到最佳生长状态是必然趋势。反季节蔬菜虽然价格走低,但发展潜力仍然很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的需求量日益提高。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相比,我国蔬菜的价格优势较强,出口潜力很大,1995年至今,出口量每年均以20%的增长速度递增。反季节蔬菜市场远远未饱和,且和其他农作物相比,效益优势仍很明显,亩纯效益仍可达1500--2000元。但值得提醒的是,广大菜农在发展反季节蔬菜时,应充分了解市场切勿盲目跟风,生产中不能只追求量的增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以无公害生产为立足点,以质量取胜市场。最好能和企业结合,发展订单农业,规模化生产。另外,菜农应到科研单位和种子公司咨询,选择适宜反季节栽培的蔬菜品种。
信息来源:《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03-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