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报》,
设施葡萄分外甜
□ 本报全媒体记者 郭俊娟
近年来,我国葡萄产业迅猛发展,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涌现,为葡萄产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然而长垣县葡萄生产中仍然存在品种老化、品质差、栽培模式落后、病虫害严重、经济效益低等问题。以宏力高科为例,以前1.3万亩露地栽培的葡萄以传统品种红地球为主,由于品质不高、加上集中上市,红地球葡萄不仅价格低而且销路不畅。
2018年,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在省农科院院县合作现代农业科技示范精品工程项目——观光果园优质生产技术与质量控制技术示范和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豫东综合试验站项目的支持下,在2009年双方开始合作的基础上,加大了技术支持力度,实施了一系列的技术改造。据项目负责人之一的河南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娄玉穗博士介绍,项目专家为当地引进了阳光玫瑰、夏黑、浪漫红颜,甜蜜蓝宝石等葡萄新品种,升级栽培模式,通过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疏花疏果等技术对花果进行精细化管理、推广水肥一体化管理和病虫害绿色防控,使示范园区300亩葡萄得到全面升级改造。据宏力高科葡萄园区负责人刘军介绍,目前宏力高科日光温室栽培的夏黑、红巴拉多葡萄品质好,价格高,已经基本销售完。阳光玫瑰葡萄已经成熟。露地栽培的则需要8月中下旬才能成熟,市场行情良好。园区种植户告诉笔者,过去大田种植红地球葡萄亩产1500公斤,每公斤售价在6元左右,扣除成本6000元,每亩收益3000元左右。现在采用日光温室种植的阳光玫瑰亩产2000公斤,每公斤售价60元,扣去成本和各种损耗,一亩收益8万元以上。
当天下午, 省农科院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单位专家进行了葡萄优良品种与优质栽培、水肥一体化智能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阳光玫瑰葡萄优质高效栽培等技术讲座。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所长尚泓泉研究员在现场讲话中指出,栽培模式的升级改造提升了葡萄品质,实现了错峰上市,拉长了产业链条,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有望带动周边乃至全省葡萄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