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养殖畜牧业的“绿色”之路
我国已经加入WTO,这将有利于拓宽我国畜产品的国际市场,缓解国内市场畜产品相对过剩的矛盾,使我国的畜牧业尽快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加速解决我国畜产品存在的产品质量差,加工技术落后和畜产品卫生标准合格率低、药物残留量高的问题。因此要抓住机遇,提高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增加农民的收入。绿色养殖需要规模化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的营养类食品。对畜产品来说,就是从种植饲料的土壤环境、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贮存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标准;饲料的加工、包装、运输,饲养动物的环境、疾病防治,屠宰加工、检疫、检验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质量和卫生标准;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符合绿色食品特定的包装、装潢和标签规定,并对产品依法实行标志管理。因此,要达到绿色食品的要求,传统的家庭养殖方式受到限制,只有发展专业化、规模化的畜牧业和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畜牧业,才能真正地生产出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绿色畜产品。我国的畜禽养殖、屠宰、加工、饲料加工企业多为小规模的分散经营,多数地区尚未形成产业,缺乏以出口为主要目标的产加销一条龙企业和龙头企业。这就给发展绿色养殖以提高畜产品的品质和出口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不及时进行调整来适应,将有可能导致我国畜产品的出口量进一步降低。以山东的一家普通的肉鸡产加销一条龙企业为例,该企业有年产20多万吨的饲料厂,2万套祖代和25万套父母代种鸡场。企业能够单班屠宰毛鸡8万只,年产数百个花色品种系列分割冻鸡6万吨,产品出口马来西亚、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家企业带动了4000多农户的养殖和就业。鸡苗、饲料由企业统一供给,饲养管理、防疫及疾病防治、禽舍卫生、消毒都按企业制定的统一标准执行,仔鸡屠宰时由企业专车统一运输。养殖场(户)不再为进鸡、买料和出栏、销售发愁,一心一意在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如果每个地区、县(市)都能有类似这样的龙头企业来带动,那我国的畜牧业将会有一个大的发展。发展产业化畜牧业和产加销一条龙企业,应该由技术好和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饲料、养殖、屠宰、食品加工企业创办或合办,并以出口和参加国际竞争为主要目标。小型分散的饲料、屠宰、食品加工厂和养殖户也要走联合之路,形成一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再与产业化企业挂钩、入股、签订合同等,或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养殖和专业饲养小区。这样就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即使不能出口,也可以和进口产品竞争。发挥传统优势提高畜产品质量我国各地都有一些地方畜禽优良品种和传统的加工优势,如三黄鸡、北京鸭、乌鸡、牦牛、金华火腿等,要因地制宜地发挥各省市的优势,增加名特优新产品,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化生产,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发展绿色食品和产业化畜牧业,既要考虑国内外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也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最近转发农业部《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来进行调整和发展。其结构和调整重点为:要把研究、开发和推广畜禽优良品种,提高畜产品质量作为调整畜牧业结构的重点,努力增加名特优新畜产品,实现品种结构多样化,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稳定发展生猪和禽蛋生产,加快发展肉牛、肉羊和肉禽生产,突出发展奶牛和优质细毛羊生产。
信息来源:中国养殖网 (2003-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