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半数以上耕地“营养不良”
本报北京3月8日讯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洪绂曾在代表九三学社中央作大会发言时指出,我国耕地质量问题急需引起重视。
洪绂曾说,目前我国一半以上耕地严重缺乏氮、磷、钾三要素;1/3耕地土壤受到各种侵蚀,每年仅因沟壑侵蚀、表土冲刷,水冲沙压损失耕地平均100多万亩;南方耕地酸性土日益加重,北方号称“北大仓”的昔日油油黑土,如今土层变薄,已成为“破皮黑黄土”、“露黄黑土”。
耕地质量下降直接导致五个问题。
第一,粮食生产能力低而不稳。一旦连年歉收或计划不周,就难以保证粮食的稳定供应。
第二,农产品成本高效益低。生产同样多的产品,低肥力土壤要施用更多的肥料,土壤含有盐分,或耕性不良或缺水干旱,也都需要增加劳力、机械或水的投入。
第三,科技进步的作用削减。许多作物品种优良,由于土壤肥力低下,难以发挥生产潜力达到预期产量。因此不提高耕地质量,仅靠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的提高,往往也只是事倍功半且难以取得成效。
第四,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受影响。据2000年对10个省会城市的调查,有7个城市郊区农产品重金属超标率在30%以上。农产品的污染影响农产品的出口,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
第五,生态环境恶化加速。如土壤结构不良,抗蚀力就弱,可使风蚀、水蚀更加严重;土壤保肥力差,肥料易于流失,且污染水体和空气。
洪绂曾提出,要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耕地保护管理与地力培育机制;要多渠道多途径加强耕地地力建设;要把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纳入国家科技规划。
信息来源:科学报 (2004-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