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0日 星期六
首页>新闻中心>科技动态
科技动态
科技界缺乏科普积极性令人担忧
  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徐善衍在代表中国科协作大会发言时表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状况不容乐观,“甚至科技界对科普的积极性也不高”。 徐善衍说,近期的一项对科技工作者的调查显示,认为科普是科学家的分内事、同科研一样重要的只占 39.1%,认为如果有时间和精力可以支持一下、科普低一个层次、科普是科协及基层的事的共占59%。   徐善衍道出的有关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一系列问题让人“揪心”:   科普和科技传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多数地方没有制定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中长期规划;全国科普经费无论是人均还是占GDP的比例都很低,约1/3的地区,省、地市、县三级财政的人均年科普经费不足两毛钱;服务于公众的科普场馆和设施非常缺乏,在美国平均每41万人拥有一座科技博物馆,日本38万人,我国台湾省26万人,而我国大陆地区是540万人;我国超过90%的公众通过电视、接近70%的公众通过报纸获得科技信息,但目前大众媒体科技传播方面的节目、作品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信息量不大,不能满足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状况可想而知。2003年开展的最新一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表明,目前我国达到公民科学素质标准的人口比例近2%,美国2000年就达到17%;近期进行的一项同日本、美国、欧盟15国的比较调查,我国公众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了解程度均为倒数第一。   徐善衍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全体中国人的生活质量,需要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这是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他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尽快出台和实施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国家长远计划。第二,积极推行12年义务教育,大力改善继续教育落后的局面。第三,坚决贯彻《科普法》,严格执法,保证各级政府和相关组织、单位严格履行《科普法》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以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科技馆等科普设施建设,使科普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缩小地区间的差距;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引导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图书馆、实验室等向社会开放,使其成为面向大众的科普阵地;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和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科学技术的传播,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对媒体在科技传播方面的责任义务做出规定,同时,对媒体创作生产优秀的科普产品给予多方面支持。                                      (本报记者 周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