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水稻新品种"特优航1号"
记者从福建省农科院获悉:我国航天水稻新品种“特优航1号”已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稻作区种植航天水稻步入快车道,百姓食用航天大米指日可待。
据了解,2001年浙江种子部门派员赴海南考察福建省南繁种子基地,引进福建省农科院院长谢华安研究员选育的航天水稻“特优航1号”,到浙江进行多点试验试种。经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人工接种和自然诱发鉴定,“特优航1号”中抗稻瘟病和褐稻虱,抗性优于对照“汕优63”。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01年检验报告,“特优航1号”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六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粒长、胶稠度二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
今年4月7日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至此,按照我国《种子法》的有关规定,福建育成的航天水稻“特优航1号”已取得进入浙江的通行证,百姓可以合法种植。
据我国杂交水稻著名专家、福建省科技重大贡献奖获得者谢华安介绍,到目前为此,“特优航1号”已相继通过福建、广西、浙江等省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连续三年参加全国水稻新品种区试,2004年初参加全国稻作区的生产实验,即将提交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据了解,今年有关制种单位繁育的可栽培300万亩航天水稻良种已订购一空。 (通讯员黄献光 记者 吴鹤年)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200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