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5日 星期日
首页>新闻中心>农业要闻
农业要闻
杜青林要求确保夏粮丰产丰收
  本报讯(记者何红卫 余向东)4月21日,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在湖北武汉主持召开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座谈会。会议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政治的高度,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加大工作力度,狠抓措施落实,重点开展以防治条锈病等病虫害为主的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奋战40天,确保夏粮丰产丰收,为赢得恢复发展今年粮食生产攻坚战的胜利奠定基础。湖北省委副书记邓道坤、副省长刘友凡,及湖北、河南、山东、四川、甘肃、陕西、河北等小麦主产省份农业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提出,今年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要努力实现“两个力争”的目标。一是千方百计减少小麦病虫害的危害损失,力争控制在5%以内,重点是要把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控制在黄河以南,赤霉病不成灾害;二是千方百计增加小麦的穗数和粒数,提高千粒重,力争夏收小麦亩产比上年提高5公斤。   会议认为,各地小麦春管工作抓得早、抓得实,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生产投入增加,土壤墒情好、苗情转化较快,总体苗情好于去年,为夺取夏粮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小麦病虫害特别是条锈病可能偏重发生,目前小麦条锈病已发生近3000万亩,预计全年将发生1亿亩左右。北方麦区气温偏高、降雨偏少,干热风的威胁较大,南方麦区还可能出现低温阴雨天气。   会议提出夺取今年夏收小麦丰收,实现增产增收,必须抓好5项措施。一要加强病虫害特别是条锈病的预测预报和应急防治工作。要强化监测,准确预报,控制源头,科学防治,最大限度减少病虫害损失。二要适时开展肥水管理。科学运筹肥水,北方麦区要浇好拔节水和灌浆水,确保小麦生长关键时期的用水需要。同时,要因地因苗适时追肥,提高产量和品质。三要切实做好自然灾害的预防工作。小麦中后期还可能遭遇干旱、倒伏、干热风、烂场雨等多种自然灾害。各地要增强防灾抗灾减灾意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干旱地区要广辟水源,力争在拔节期和灌浆期多浇一次水。对去年播量偏大,容易倒伏的麦田和潜伏干热风危害的地区,要采取“一喷三防”(喷施叶面肥,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措施,适时根外追肥,增强抗倒伏能力,有效防范干热风的危害。江淮、江汉和西南麦区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防烂场雨的准备,抓住晴好天气,及时抢收、晾晒,防止芽变和霉变。四要精心组织小麦跨区机收。小麦收获期短,季节性很强,跨区机收工作要提前做好计划。及时发布跨区机收市场信息,引导联合收割机合理流动,抓紧农机具检修,加强安全检查,消除事故隐患。五要提早做好小麦产销衔接工作。充分发挥种粮大户、农村经纪人专业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信息灵、机制活的优势,在麦收前,积极组织用麦企业与农民签订、预约订单合同,规范订单内容,提高订单履约率。   杜青林强调,夺取今年夏收小麦丰收,对于实现今年粮食发展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各级农业部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工作力度,确保粮食生产的“三个落实到位”。一是确保扶持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落实到位。要在继续广泛宣传中央政策的同时,认真研究解决政策落实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使广大农民都知道政策;真正做到深入人心,使广大农民能明白政策;真正做到兑现政策,使广大农民及时得到实惠。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不流失、不缩水。二是确保防治病虫害的工作预案和资金物资落实到位。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的重发区和常发区,要落实防治预案,搞好防治物资储备,组织防治专业队,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同时,各地要努力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增加对病虫监测、技术培训和应急防治的资金投入。三是确保夏粮丰收的各项组织措施和技术服务落实到位。要强化工作责任制,转变工作作风,深入生产第一线,加强指导。对关键环节和重点措施的落实,主要领导要亲自协调和督办,建立督查机制和工作通报制度。各级农业部门要通过多种有效形式,把各种生产指导和技术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要主动与有关部门搞好协调,加强化肥、农药等农资市场的监管,防止假冒伪劣农资损害农民利益。   摘自:2004.4.22.1版《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