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首页>新闻中心>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思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物安全关系国计民生,任重而道远。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业的持续快速发展,食物数量安全得到了基本解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其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同时也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社会的热点、群众关注的焦点。   一、重庆万州区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万州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从2003年9月即开始有机磷农药残留、重金属铅镉铜和亚硝酸盐等参数的检测试运行,到2004年3月止对区内一些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新世纪万州商场超市、雅斯万州商场超市,城区部分农贸市场,新田、太龙等水果基地,优质稻基地和部分茶厂进行抽样检测或接受委托检测,检测蔬菜样品70个,水果样品9个,茶叶样品4个,优质稻样品5个,共计88个样品。检测结果如下:   检测蔬菜样品70个,有28样次超标,超标率40%,其中有机磷农药残留超标的有19个,超标率28.79%;铅、镉检测样品21个,铅含量超标的12个,超标率57.14%,镉含量超标的8个,超标率38.10%。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的2个,超标率2.86%,。   检测水果样品9个,有机磷农药残留、铅、镉和亚硝酸盐均没有超标的。   检测茶叶样品4个,有机磷农药残留和铅、镉无超标的。   检测优质稻样品5个,有机磷农药残留没有超标的,铅含量超标的2个,超标率40%,镉含量没有超标的。   以上结果表明,无论是生产基地,还是商场超市或农贸市场蔬菜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的超标问题十分严重,所检样品的合格率(农药残留、重金属和亚硝酸盐)仅为60%,远远低于2004年1月农业部组织有关质检机构对北京等37个大中城市例行检测的结果(农药残留合格率95.9%)。水果、茶叶和大米的检测结果比蔬菜好,农药残留没有超标的,大米样品中有2个的重金属铅超标。   二、影响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原因   1、生产经营分散,不易管理。农产品生产的特点是农村人口多,人均耕地少,生产规模小,千家万户分散生产,独立经营。无论是购进生产资料还是销售农产品,都是一家一户单独面向市场。分散的生产和经营不利于控制投入品的质量,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责任无法追溯。   2、国家禁用、限用的农药使用屡禁不止。据了解,该区目前有机磷类高毒农药约占市场农药销售的60%以上。这类农药虽然国家明令禁止,农业部门强化监督,但实际上在蔬菜、水果生产中仍在使用高毒、剧毒农药。高毒有机磷农药的使用是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   3、化学物质污染严重。由于工业“三废”不合理地排放,加之农用化学物质的大量施用,特别是部分劣质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导致农田环境日益恶化,土、水、气中重金属及有毒有害物质超标严重。   4、检测基础及技术薄弱,监管乏力   该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暂未通过计量认证,现有的仪器、设备、技术、人员等资源,也还不能满足和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项目和参数的要求。加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够完备,使得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和实施监督检测等环节均缺乏有效的技术依据,无法执法监督,对质量安全的控制没有起到约束作用。   三、对提高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建议   1、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依照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农产品实现从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业标准化生产到市场准入监督管理的重要技术执法手段。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机构的投入,重视检测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训。该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的建立,可以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为主,整合农业系统相关的检测机构或实验室,进行设备和技术人员的完善充实,建成以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为平台,各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为网点的监督检测执法体系。   2、加强技术推广和培训。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媒和定期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和限制使用规定、国内外质量标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宣传与培训工作。增强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提高种植业养殖业的安全技术水平,使广大农民树立正确的食品质量安全观念。自觉地按照标准化、无公害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大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的实施力度,指导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科学合理使用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提高农产品分级、包装、保鲜、贮运的标准化水平。   4、推进市场准入,强化监管措施。一是严把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关。加强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的登记、审定生产许可、市场准入和使用管理工作。二是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的有效措施。结合农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标识认证管理,在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级市场逐步推行并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和合格证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不安全农产品流入市场。严格惩罚措施,追究不安全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和经营者的责任。三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定期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监测。强化执法监督管理力度,完善监管体系,建立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信息公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