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报》,2月25日:A2 综合新闻
小钥匙打开发展新思路
近日,为感谢专家培育的小麦品种和提供的配套服务让他们实现粮食增产,豫北一种植合作社农民代表把一辆价值30万元的汽车钥匙交到了省农科院专家手中,作为对专家的奖励。当前,在农民种田科技意识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基层农技推广难等现实情况下,这把钥匙打开的不仅仅是一辆汽车,更是“三农”事业发展的新思路。
首先,对广大农民来说,这把钥匙给他们上了生动的一堂课。去年,我省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让人津津乐道,但在粮食生产“十连增”的光环下,由于种田成本高、产量上不去等原因,农民增收缓慢。在一些地区,大片土地撂荒也是不争的事实。要想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是当务之急。农民给专家发奖,而且是一辆价值30万元的汽车,这在一般农民看来,好像有点不可思议。但从这个品种每年能为农民增收近亿元来看,这个奖发得并不过分。对于广大农民朋友来说,在农业生产规模化的今天,更应该强化自身科技意识,把给专家发奖常态化。
其次,对农业科技专家而言,这把钥匙是一个善意的提醒。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类科技成果奖评选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但是,与此同时,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也在困扰广大科技人员。不仅如此,在普通农民的印象中,农业专家显得很神秘,要不就是在实验室里搞研究,再不就是在电视里露露面,讲一些农民听不懂的专业术语。农民给专家发奖给广大科技人员一个善意的提醒,那就是要根据农民朋友的实际需求,调整自己的科研方向,让自己的研究成果惠及更多的农民朋友。
最后,对基层农技推广部门来说,这把钥匙是个很好的启示。当前,由于种种原因,基层农技推广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日益凸显。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千头万绪,但归根结底,还是要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评定农技推广工作,不实干部说了算,而是农民说了算。农民给专家发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只要理顺机制,围绕农业生产和农民实际需求服务,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明天一定会更好!(陈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