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3日 星期五
首页>新闻中心>科技动态
科技动态
上海专家研制成功新型旱稻品种
  无需充足的水分,无需泥泞的田块,瞧,这些旱稻的小苗依然长得挺拔!记者日前从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获悉,最近在嘉定、奉贤试种的“沪旱7号”,正是最近刚通过本市品种审定的旱稻新品。该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说,该品种的产量与普通水稻接近,而用水量却可以比普通水稻节省 50%以上,因此可作为国家确保粮食安全的又一选择。   据了解,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 2400吨,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 1/4,居世界第 109位,每年由于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逾 2000亿元。而目前我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 80%,其中水稻用水量占农业用水的 70%。这意味着,仅水稻的生产耗水就占到全国总用水量的 56%,因此以我国现有的水资源,难以支撑传统水稻的进一步发展。   专家预计,至 2030年,我国稻谷年需求量将达 2.56亿吨至 2.72亿吨,但目前国内水稻年总产量刚刚接近 2亿吨,因此到 2030年,我国稻谷年产量必须比现在再增产 6000万吨左右。而要挖掘稻谷增产的潜力,不外乎扩大种植面积或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旱地发展高产旱稻,应成为维持国家粮食安全的新选择。   据悉,旱稻和水稻有“共同的祖先”??生长在沼泽水塘边的野生稻。后来,一部分“下水”成为水稻,另一部分则“上山”长成旱稻。尽管旱稻在我国历史悠久,但其品种选育工作远远落后于水稻的育种进程。因此,水稻平均亩产现已达到 500公斤,而旱稻产量却长期徘徊在 100多公斤。直到最近几年,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才取得突破。   去年,上海市生物基因研究中心培育的我国第一个节水旱稻品种“中旱 3号”通过国家审定,现已大面积种植。据调查,该品种不但比普通水稻至少节水 50%,且米质与产量都与水稻相近;即使在严重缺水的环境里,也有 200公斤 -300公斤的稳定亩产。目前,全球旱稻种植面积占总稻作面积的 13%,而我国旱稻面积仅占总稻作面积的 1%。专家估计,旱稻在我国发展空间很大。   与此同时,去年该基因中心还育出世界上第一份优质旱稻不育系“沪旱 1A”。今年,利用“沪旱 1A”选育的杂交旱稻不但在上海开始试种,还在云南、四川、广东、广西、安徽、江西、浙江等省与当地品种结合,培育新型杂交旱稻进行试种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