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长季栽培”技术创亩产3万斤
由浙江省农业厅农作物管理局主持的“番茄超高产品种引选及关键技术开发”研究课题,经三年的协作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课题示范点??苍南县灵溪镇郭家车村吴金毕农户用普通竹架大棚种植的2.2亩FA-516番茄新品种,经专家两次实地测产验收和农户实际采收记录,亩产量达29586斤,产值17160元,这一产量是全省2003年番茄平均亩产的5.67倍,创下了全省番茄单产最高记录。采收番茄果实圆正,色泽红艳,上市期比常规栽培增长约一倍,货架期延长,商品性和销售价格明显提高,标志着全省番茄生产水平取得重大突破。
番茄属中温性蔬菜作物,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可以常年生长。课题组根据番茄的生长特性,针对全省传统品种和常规栽培方式中存在的偏重早熟栽培,采收期短而集中,产量低;果实外观整齐度差,耐贮运性差,货架期短等问题,以改良品种和改进栽培技术为主攻方向。自2001年开始,与世界著名的番茄育种公司以色列海泽拉公司紧密合作,引进筛选出适合浙江气候、生长势强、商品性佳、市场竞争力强的189、516、144等强优势的品种,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番茄栽培技术,研究制定了“六改一换头”的超高产“长季栽培”技术。
“六改”即:一改有限生长型品种为无限生长型品种,二改短季栽培为长季栽培,三改直蔓上架为斜蔓上架,四改密植栽培为合理稀植栽培,五改短货架期品种为长货架期品种,六改6米宽大棚为8米宽大棚,“一换头”即换头越冬保温栽培。种植期延长到约10个月,亩产量达1万公斤以上,形成“种一茬,长一年”的省工省本、高产高效的周年种植方式。三年来,这项技术在苍南、黄岩、瑞安、慈溪、嘉善等番茄主产区已累计推广2000余亩。
全省2003年番茄栽培面积20.6万亩,产量54.1万吨,形成了区域化和规模化的生产格局,是主产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高效设施栽培蔬菜。浙江省农业厅农作物管理局在2004年继续组织协作攻关,并通过组织现场会、培训班,建立高产高效展示户,加快番茄新品种和超高产“长季栽培”技术的完善和推广应用,提高全省番茄生产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信息来源:中国农技推广网 (2004-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