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
新华网上海7月22日电(记者张学全)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成果的物化过程,是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发展为新产业的活动。
成果转化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影响成果转化的因素很多,如政策环境、信息传导、人才集聚、中介服务、资金筹划及市场拓展等。在诸多关联的因素中,启动和运作资金是科技成果顺利向产业转化的重要条件。成果转化一般要经过技术转移,即科技成果持有者和利益主体发生变换。营造一个环环紧扣的科技成果转移链,有助于加快成果转化的速度,提高转化成功率。
我国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有关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强调要从体制和机制上创新,使科技成果迅速而有效地转化为富有市场竞争力的商品。早在1998年,上海市在全国率先推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首部地方政府政策性文件--《上海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优惠政策覆盖了成果转化的全过程。同时率先建立了成果转化的专门服务机构--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之后,北京、天津、山西等各省市也相继出台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地方性政策文件,建立了成果转化的专门服务机构。科技部有关人士22日在上海介绍,2003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产值达到2 . 7 5 万亿,产品出口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完)
信息来源:新华网 (2004-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