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河南优质小麦 (下)
优质小麦怎样变钞票?
优质期待优价
经济学家经常讲“市场法则”:再好的产品,如果卖不出去,也没有任何效益可言。种值优质小麦能卖个好价钱,是广大农民共同的心愿。虽然早在1999年国家即明确要求小麦收购要优质优价,然而,要想使农民真正能赚到更多钞票,并不是单靠农民所能解决的一个难题。
有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由于产销衔接不够以及产地加工企业不多等原因,一些地方生产的优质小麦出现了销售不畅、农民不得不把优质专用小麦当作普通小麦销售现象。
记者日前在滑县采访时了解到,当地农民去年种植的优质小麦整体价格与普通小麦相比每公斤只有6~8分钱的差别。“卖吧,觉得辛辛苦苦种优质麦赚得太少,划不来;不卖吧,俺种的优质强筋小麦蒸馒头、做面条都硬得吃不成。”一位农民这样抱怨。
据郑州金苑面粉公司李超介绍,他们公司收购的部分优质小麦和普通小麦价格基本上已相差无几。
优质小麦优质不优价,既影响了农民发展优质小麦、推进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也影响小麦优质优价政策的落实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据专家预测,目前市场对优质专用小麦的需求量约为120亿公斤,2005年为175亿公斤左右。如何把我省广大农民种植优质小麦的积极性进一步调动起来,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分取一杯羹,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
提高品质是关键
同是优质小麦,为什么没有进口小麦受青睐、价格高?
有关专家在分析这一现象时说,进口小麦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多年来同一标号小麦品质稳定一致。而国产小麦从生产到流通都没有严格的标准约束,品种混种、混收、混贮十分普遍,商品小麦含杂多、等级低,易形成“优种不优质,优质不高效”的局面。
郑州商品交易所研究发展部部长魏振祥博士长期关注中国优质小麦的生产与销售问题。他提供了这样一个数字:“全国去年优质小麦产量约为3000万吨,可是能达到期货标准的只有1000万吨,仅为总量的三分之一。”
魏振祥说:“过去,粮食收购部门对小麦都是混收混打,现在就必须做到不同品牌单一贮存,不然就没法在期货交易中体现优质优价。”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中心郭天财教授认为,“我省优质小麦生产的关键技术并不缺,问题是这些影响小麦品质的关键技术在现有的状况下很难推广到农民中间。”
令人高兴的是,新乡、焦作、安阳等市近几年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加大了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农民科学种田的本领得到提高。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今年粮食流通市场放开之后,不少精明的个体粮商在收购新粮时也开始把优质小麦和普通小麦分品种存放。
“订单农业”能共赢
魏振祥说,“订单农业”的好处大家都知道,现在的问题是,不少订单最后并没有得到落实。有些地方履约率低,一些粮食收购企业在播种时与农民签订了订单后就不管了。这一方面造成优质小麦生产过程中质量失控,另一方面造成农民不能按合同价卖粮,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
得到魏振祥高度评价的是“延津模式”。延津县成立了金粒麦业有限公司和“金粒小麦协会”,将以往的“公司+农户”一般农企关系,完善为“公司+协会+农户”运作模式,从良种、种植、管理等方面给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指导,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近两年,金粒公司的“订单农业”履约率达到了100%,保证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企业的信誉,农民种植优质小麦的积极性一直十分高涨。
“河南的优质小麦要发展,必须真正把‘订单农业’这件事办好。”魏振祥这样强调。②13
信息来源: 河南日报 (2004-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