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
本报记者 杨 凌
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准确地把握下半年我省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近日,记者采访了省统计局总经济师王世炎。
上半年,全省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虽创我省历史新高,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全国投资领域需求增长趋缓等因素使我省工业利润涨势趋缓,企业产成品资金和应收账款增长加快,流动资金更加紧张。6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资金同比增长15. 6%;工业应收账款净额增长11.7%,增幅同比提高8.4个百分点。在部分行业盈利状况良好的同时,也有一些行业经营欠佳。上半年,钢铁行业实现利润增幅比一季度回落12个百分点,食品加工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9.2%。
第三产业增速回升,但仅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这表明我省第二产业绝对增速仍明显高于第三产业增速,二、三产业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仍将在较长时间延续。
投资资金和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将成为制约下半年经济发展的瓶颈。截至6月底,全省金融机构短期贷款除农业贷款外,各类贷款均明显少增甚至比年初减少,企业融资难度明显加大。
王世炎说:“市场物价上涨压力依然存在,生产价格涨幅偏高,煤、电、油、运供求矛盾突出等问题,都需要认真面对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否则将会影响我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王世炎表示,当前经济运行总体环境仍有利于我省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他说:“中央长期战略和近期政策支持的产业与我省着力发展的农业、交通运输业、能源工业、先进制造业是衔接的,这些因素都将有利于我省经济实现长期较快的发展。”
如何确保我省“经济航船”平稳快速?王世炎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坚持投资拉动,确保投资稳定快速增长。长期以来,我省投资率和投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必须把促进投资较快增长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措施紧抓不放。下半年,国家将根据经济运行的变化,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我省应抓住机遇,力争多上一些国家鼓励的农业、交通、能源、水利、教育、卫生等方面的项目。
二是努力保持工业较快发展势头,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加快煤炭、电力、机械、化工、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生产,促进优势产业更快发展。加强对运输、电力的调度,努力增加供给能力,确保企业生产经营需要。采取各种措施遏制产成品库存较快上升、亏损增加的势头,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三是继续加强农业生产,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监管,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安全的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外向化和标准化水平。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因素,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
四是更加重视消费、出口对经济的拉动,努力发挥第三产业对经济的积极作用。与一、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受自然灾害和宏观调控的影响都比较小,能起到熨平经济增长波动的作用,而且,第三产业与消费最为紧密,是促进消费增长的重要环节,也是最易吸纳劳动力的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 (2004-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