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今年粮食购销市场化
“今年卖粮我当家!谁出的价格高、服务好,我就卖给谁!”说起今年卖夏粮,河南省睢县河堤乡农民焦明亮眉飞色舞。由于放开了粮食市场,个体、集体、国有粮站都能从事粮食购销,河南省7000多万农民第一次有了卖粮自主权。焦明亮说:“不出家门,不排长队,一公斤麦子比去年多卖两毛多,这样的好政策俺打心眼儿里欢迎!”
今年是河南省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第一年。根据改革要求,河南省政府除了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11.6亿元直接补贴种粮农民外,河南省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530多家具有资质的个体、集体粮食经营者同国有粮企一样,理直气壮地从事粮食经营活动。在同一起跑线上,个体、民营企业凭借灵活的机制,在农村广设网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变坐商为行商,走出去沉着应对。初步形成的多元化市场主体同台竞技,服务中比高低,竞争中争粮源,而广大农民则成了改革的直接受益者。
商亳公路是河南商丘连接安徽亳州的一条交通要道,路两旁“收购小麦”的大幅招牌不时出现。睢阳区宋集镇临街的两个收购门市前,停了6辆农用三轮车和拖拉机。女老板宋新芳告诉记者:“市场一放开,俺也能跟粮管所一样公平竞争,生意可红火了。”
个体老板的生意好做了,广大农民卖粮食更方便了。宋集镇李庙村农民李大志告诉记者:“以前卖粮食只能到粮管所。现在方便了,啥时候想卖粮,打个电话就有人到家里收。真是既省事又方便。”
独家经营的局面打破后,粮管所也行动起来了。宋集镇粮管所所长刘忠强说:“粮食市场放开,国有粮食企业真正开始在市场海洋里试水啦。”顺着他的指点,记者看到院内黑板报“夏粮收购排行榜”上,50多名职工每人10万公斤的收购任务,完成任务情况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一目了然。刘所长介绍说:“市场逼着我们转换经营机制,转变服务态度。今年全所分成6个收购组在周边村庄设置收购网点,走村串户上门服务。作为粮管所,得罪了农民就失去了粮源,没有粮源就没有饭吃。”
从坐商到行商,从以往的板起面孔到今天的笑脸相迎,是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给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带来的直接变化。
信息来源:河南农业信息网 (2004-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