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首页>新闻中心>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传统果树品种亟待保护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人们在果树种植品种的选择上,往往青睐名、特、优、新,这在一定时期确实给人们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于是,大多数果农采取高枝换头甚至连根铲除,改一些老品种为新品种,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从长期效益看,是得不偿失的。如北京怀柔的肖梨、棠梨是由野生的梨通过选优培育出来的,个大、皮薄,色红而着色全面,汁液丰富,口感细腻。目前由于管理粗放,现在想吃地道的肖梨、棠梨简直成了一种奢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者增多,吃甜度大的食品易发胖。因此,必须重新审视日常消费对果品的营养、品质、风味的选择。   另外,一些新品种往往都不是本地培育的,离开了原产地,土壤成分、温度、光照等发生变化,它的生物学特性也随着改变,果品的品质比在原产地也大打折扣。“桔生淮南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就是这个道理,花大价钱引进的品种,达不到预期的经济效益,耽误了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土地资源。在果品生产确定品种时,首先要有商品意识,懂得产品变成商品的规律。盲目追求名、特、优、新,没有一个全盘考虑,一家一户各自为战,势必使果品的种类、品种多,某一种果品的产量少,形不成规模,也就不能形成一种产业,果品的质量和品质也得不到保证,反而丧失了真正意义上的特色。   在果品生产中,还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在选择果品种类时要本着以传统品种为主,名特优新为辅的原则。如果对梨、苹果、桃、枣等众多的品种,从整体栽培情况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北京郊区产量高,品质好,耐储存、运输的果品种类中,梨要数肖梨和棠梨,苹果要数大、小国光苹果。为了满足人们对传统果品的需求,应该对这些果品种类、品种进行保护、利用,使之重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