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首页>新闻中心>实用技术
实用技术
河南省小麦春季苗情分析与~
河南省小麦春季苗情分析与管理建议 一、小麦苗情分析   立春刚过,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组织科技人员对孟州、新乡、安阳、濮阳、商丘、西平、鄢陵等地的麦田苗情进行了调查,通过汇总可以看出, 今年苗情总体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豫北、豫东大面积麦田苗情不如往年,主要是由于麦播时阴雨天气造成,晚播面积大的苗龄小,个体弱;二是中南部地区苗情基本正常;三是豫西丘陵干旱地区的苗情好于往年。现就前两种情况分析如下:   (一)豫东、豫北等高产麦区晚播面积大 苗情不如往年 由于去年秋播期间阴雨连绵,降水量偏大,影响秋作物收获腾茬,对整地十分不利,小麦播期比常年普遍偏晚,尤其是中北部地区,多数麦田的播期在10月下旬(比常年正常播期晚10~20天);部分田间积水地块在11月中旬撒播(稻茬、玉米茬);也有在积水退后12月份播种的。同时由于播种后低温来的早,积温少,越冬前麦苗生长量小,虽然今年1月份、2月份温度较常年偏高,苗情有所转化,但苗情总体偏差的局面仍然没有改变,表现为苗龄小,群体小,个体弱。与常年相比,一类苗减少,三类苗增加。据调查,一类苗越冬期5叶1心到6叶1心,比常年苗龄小0.5~1片叶,亩群体60~80万,比常年减少20万左右,单株次生根4~7条,比常年减少3~4条;二类苗4叶1心到5叶1心,比常年减少0.5~1片叶,亩群体50~60万,比常年减少10万~20万,单株次生根3~4条,比常年减少3~4条;三类苗2~4片叶,单根独苗的比例大,还有少部分麦田目前尚未出苗。   (二)豫中南地区苗情基本与往年持平 周口、驻马店、南阳地区小麦常年适宜播期在10月15~25日,去年秋播时的阴雨天气对该地区的小麦播期影响较小,即10月下旬基本是该地区的适宜播期(或适宜播期下限),当前豫中南地区的苗情和往年相差不大,甚至好于往年。如驻马店地区常年有早播的习惯,冬前旺长、越冬受冻的情况经常发生,今年由于天气阴雨、田间湿度大,避免了早播,所以该区今年小麦播期多数比较适宜,虽有部分低洼地块播期偏晚(11月中旬),但面积不大。据西平县农业局调查,今年的一类苗面积40.2万亩,占麦播面积的49%,比去年增加20万亩(去年是冷冬年),二类苗35.7万亩,占麦播面积43.5%,三类苗只有7.5%。   二、存在问题   无论是苗情偏差的豫北、豫东地区,还是苗情较好的豫中南地区,目前麦田状况都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第一,由于小麦播种期田间湿度大,整地质量差,目前多数麦田出现板结,影响小麦分蘖、次生根的正常发生;部分背河洼地麦田土壤湿度过大,造成地温低、透气性差的土壤状态,不利于小麦的正常生长;   第二,部分地区旋耕面积大,由于上层土壤过于疏松,无压实,造成播种过深,麦苗细弱有冻害发生;加上越冬期无有效雨雪,目前麦田口墒差,对小麦的返青生长极为不利;   第三,有的麦田因抢时播种,来不及施底肥或施肥不足;部分地区秋作物大幅度减产或基本绝收,农民收入少,购买力差,化肥实际投入量减少,这种情况在豫东地区较为多见;   第四,由于麦播以来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病害和草害的发生。去冬11月份我省已发现条锈病,为历史罕见;据商丘、驻马店、新乡、焦作等地调查,大部分麦田纹枯病发生都比较严重,普遍率在80%以上,有的达到95%以上。由于墒情好,田间杂草发生严重,据西平县调查,麦田杂草平均密度每平方米175.6株,最高达每平方米918株。   三、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意见   根据当前苗情和存在问题,今年春季麦田管理总的指导思想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管理,促控结合,以促为主;早管细管,以管补晚。在具体管理措施上,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及时中耕 增温保墒   麦播以来,田间湿度大,板结严重,透气性差,冬前积温不足。因此,各类麦田都应在小麦返青时进行中耕,以破除板结,增温保墒,消灭杂草,促根增蘖。对于一般弱苗,要进行浅中耕;对于长势旺的麦田,可进行深中耕,促苗稳长。 春季镇压可压碎坷垃,破除板结,弥补裂缝,有利于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减少水分蒸发。因此,对整地粗放,坷垃多的麦田,对没有水浇条件的麦田和旺长麦田都要进行适时镇压,镇压时要做到压干不压湿、不压冻、不压碱。另外镇压要和中耕结合起来,一般是先压后锄,以达到上虚下实、提墒保墒增温的目的。   (二)科学追肥浇水 分类进行管理   今年小麦苗情普遍偏差,群体偏小,管理上应以早促为主,但也不能一概而论,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看天看地看苗情,分类进行管理。   第一,缺肥弱苗及时早管  对于土壤肥力较差或施肥较少,目前群体偏小(越冬期群体40万左右)的麦田,可在小麦返青期进行穴施、沟施或耧窜施化肥,一般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如果土壤缺墒,可结合浇水进行。到小麦孕穗期再进行一次水肥管理,一般亩施尿素5~7公斤。   第二,一般壮苗巧管  对于群体适宜(越冬期群体在50~70万之间)、底肥充足的麦田,追肥浇水时期可推迟到小麦拔节期,麦田出现两极分化时进行。若底肥不足,麦苗显黄可适当早管。   第三,对于群体较大(越冬群体在70万以上),且底肥充足的麦田,追肥浇水时期要推迟到小麦拔节后期进行。   第四,对于特晚播越冬“一根针”或“土里捂”的麦田,返青期也不宜浇水,以免降低地温,不利麦苗生长,追肥浇水应推迟到小麦起身前后进行。   第五,对于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弱苗麦田,可及早趁墒情较好时开沟追肥,对于旱肥地苗情较好的麦田,则可在小麦拔节期趁雨酌情追肥。   (三)搞好纹枯病和草害的防治   近年来我省小麦纹枯病的发生都比较严重,直接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高。防治纹枯病应抓好三个主要环节:一是防治时间要早,返青期是防治纹枯病的最佳时期,拔节期后防治效果大大下降;二是防治用药的选择,实践证明,禾果利和粉锈宁(三唑酮)对纹枯病防治效果都较好;三是喷水量要按照说明书进行,每亩喷水量在50公斤左右防治效果最好,低于25公斤防治效果极差。小麦返青至拔节前,是麦田化学除草的良机,化学除草要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以免发生药害,需要指出的是,采取化学除草的地块也要进行中耕,因为中耕的效果是化学除草不能代替的。   四、对今年小麦生产形势的看法   对于今年的小麦苗情和小麦生产,我们既要看到存在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增加紧迫感,加强对麦田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指导;同时也要认识到今年小麦苗情和小麦生产有利的一面,增强夺取小麦丰收的信心。   从技术层面和社会因素讲,今年小麦苗情和小麦生产有利的方面有以下几点:   第一,去年麦播时底墒充足,多数麦田达到了一播全苗,晚播麦田加大了播种量,基本苗并不少,如果加强春季肥水促进,预计总体成穗数不会减少或减少不多,“麦收隔年墒”利于小麦丰收。   第二,冬前群体偏小未必就是一件坏事,群体偏小为春季管理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和余地,无需担心追肥浇水引起群体偏大、病害、倒伏等情况发生。我们认为越冬期群体略偏小比偏大要好,若越冬期群体偏大,拔节期采取控制措施,不仅影响穗粒数的增加,对强筋小麦的品质也有不利影响,起身拔节期大胆重施氮肥,不仅可以增加小麦穗粒数,对于提高强筋小麦的品质也非常有利。   第三,今年春节来的早,春季时间长(农历闰2月),为小麦的田间管理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回旋余地。只要抓住2月下旬到3月这一小麦管理的大好时机,及时进行肥水促进,就能保证小麦有充足的成穗数和较多的穗粒数。   第四,粮价上扬,政府重视粮食生产,群众种粮积极性有所提高,因此只要正确指导,抓住春季麦田管理的重要时机,科学分类、因地制宜、及时管理,实现今年小麦生产的总体目标大有希望。                                二○○四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