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首页>新闻中心>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饲养奶牛的认识误区及技术缺陷
  近年来,农村奶牛业发展迅速,有不少养奶牛户从中受益,奔上了小康路,但也有些养奶牛户因存在认识误区,加上技术不规范,出现了亏损。当前,在饲养奶牛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认识误区和技术缺陷。   误区之一:养奶牛收入高。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捞政绩大搞形象工程,宣传说养一头奶牛一年能纯收入1万元,其实这种宣传有些夸大其词。那么,养一头奶牛一年究竟能收入多少钱呢?我们对农村的养奶牛户做了详细调查,以一头中上等生产力的奶牛年可产鲜奶7500公斤为例测算,鲜奶和牛粪收入共计12200元,饲草料、人工、水电费用等共计9500元左右,加上产牛犊的收入,养一头奶牛年可获纯收入4500~5500元,与1万元的纯收入相差甚远。   误区之二:鲜奶有货不愁销。当前,为了鼓励农户多养奶牛,并确保所产鲜奶能及时出售,很多地方都建起了鲜奶收购站。其实,奶站只是个中间机构,鲜奶收购与否、价格高低都取决于牛奶加工厂的生产能力,而牛奶加工厂的生产能力最终是靠人们的消费水平和市场需求来决定的,收购站的建立与鲜奶销售没有必然的联系。   误区之三:只求规模不顾效益。有些地方政府采取种种优惠政策鼓励农民饲养奶牛,以求上规模、建园区、讲档次。却不知这样极易使奶牛业的发展出现新的不平稳,最终很难取得预期的效益。   技术缺陷之一:卫生意识淡薄。养奶牛户普遍认为牛抵抗力强,不像鸡、猪那样容易患病,平时不注重疫病预防和环境消毒。的确,相对于小家畜来说,奶牛的疫病种类少,对不适的外界环境反应不敏感,但其一旦染病或死亡造成的损失惨重。况且牛患病后所产的鲜奶通常都不达标,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也不可小看。   技术缺陷之二:精饲料喂量过多。牛是反刍类草食动物,从其生理健康角度考虑,饲养过程中必须提供大量的粗纤维饲草。如果精饲料喂量过多,不但增加饲养成本,造成营养浪费,而且还会引发奶牛反刍减弱、前胃弛缓和酸中毒。正确的饲喂原则是以草为主、精粗搭配。   技术缺陷之三:不重视粗饲料的品质。根据调查,当前,农村养奶牛户中有90%的不搞青贮,采用的粗饲料全部是切碎的干玉米秸秆,有的饲养户甚至使用整捆的干作物秸秆喂牛,结果造成奶牛体质弱、产奶量低,既浪费饲草,效益又很差。   技术缺陷之四:奶牛初配过早。决定小牛何时参加初配不仅要考虑其年龄,还要考虑其体重,两者缺一不可。奶牛适宜的初配年龄是18~20月龄,其体重应在350公斤左右。   技术缺陷之五:重受胎轻品质。引进优良种公牛的冷冻精液,通过人工冷配进行隔代杂交,获得的犊牛品质好、产奶多。有许多养奶牛户认为利用邻近农户饲养的种公牛也能使自己的奶牛受孕,且配种价格低。却不知奶牛能否怀孕是奶牛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后代的生产性能直接关系到养奶牛户的经济效益,必要的前期投入一定会使下一代奶牛的效益大幅度增加。   技术缺陷之六:不重视犊牛和干奶期奶牛的饲养管理。不少养奶牛户认为,只要加强奶牛产奶期的饲养管理,就能让奶牛多产奶,这是极其错误的。因为只有平时多投入、重管理,才能为奶牛日后高产奠定好的基础。   技术缺陷之七:过量挤奶。为了充分收集鲜奶,有好多养奶牛户从奶牛产犊当天开始挤奶直到奶牛没奶为止。这样做无异于杀鸡取蛋,后果十分严重,一是过量挤奶会使奶牛体内的营养消耗增加,从而影响胎儿发育和分娩后泌乳;二是过量挤奶会造成奶牛产后发情迟或发情症状不明显,严重的还会引起奶牛性周期紊乱和受孕困难。 (周灵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