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5日 星期日
首页>新闻中心>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
中国应尽快抢占全球食品业制高点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副理事长 北京市食品协会会长 李士靖   无论是进入全球500强的20家食品集团,还是世界食品50强和各食品行业排在前列的强势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以至新世纪的前几年,纷纷到中国各地区和各食品行业开办合资公司、独资公司,设立中国或亚洲总部以及研发中心、信息中心和物流中心等经济技术机构。这种趋势随着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形成一波高过一波的迅速增长势态。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外食品企业和跨国公司的产品、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进入中国。   在当今中国经济当中,食品业是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食品工业产值连续8年居全国工业首位,2002年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在食品产业中有一部分企业向农、工、科、贸一体化、集团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以高速度、超常规、跳跃式、高起点进行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终于在中国出现了年销售收入达到几十亿甚至超过100亿的食品集团。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是中国内地首先进入世界500强的食品生产和贸易领域的专业化集团,成为中国食品产业实力强大并走向国际化的排头兵。   在这些迅速扩张做大做强的食品企业中,一部分是与国际跨国食品集团合资合作而迅速成长起来的,还有一部分是能适应市场发展步伐、采用市场经济机制、具有市场竞争能量的民营食品企业,再一部分就是国有企业转制改组成为股份制的上市公司。但如果与国际食品业横向比较还是有很大差距。进入500强的食品跨国公司减掉中国粮油以外,19家外国食品集团,2002年营业收入为45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全国食品工业营业收入1200亿美元的3.7倍。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2002年营业收入共计3961亿元人民币,折合479亿美元,相当于进入世界500强的外国食品跨国公司的10.6%。这说明中国食品业的制高点与国际食品业的制高点还有相当差距,也说明中国食品产业还有广阔发展前景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广泛机遇。   对世界强大跨国公司的存在,中国食品企业应面对现实,更加奋发图强、顽强进取;承认差距、不甘落后,从中国制高点向国际制高点进发。日本进入世界500强的综合性的跨国公司,三菱、三井、西武、伊腾忠等,都有农业食品产业链。欧美的拜尔、辉瑞、强生、孟山都等医药与农业公司,纷纷设立生命科学部或生命科学院,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研发生命科学、医药科学、营养科学、环境科学和人体科学,这些科学领域都与食品产业密切相关。因此中国食品产业和科学技术面对的绝不只是《财富》500强中的20家。中国食品业参与国际竞争,在世界上争雄的对手和合作伙伴是多方位多层次多地域的,采取何种理念和战略寻求发展,成为食品产业难以回避的课题。对这一点需要保持清醒认识,而采取相应的经济和技术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