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等就“三农”问题答记者问
记者 罗晖
本报北京3月10日电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今天举行记者招待会,农业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4位领导滔滔不绝纵论“三农”。原定1小时的记者招待会,竟延长了42分钟。
农业部部长杜青林说,2004年,中国农业在应对挑战中发展,在经受考验中前进,取得了令人欣喜的重大成果。表现在: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全国粮食播种面积恢复到15.24亿亩,比上年增加了3300万亩,扭转了连续五年下滑的局面。去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9389亿斤,增产775亿斤,单产每亩提高了38斤。粮食总产的增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主产区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去年13个粮食主产省份粮食增产的数量相当于全国增量的91%。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明显增强,投入增加,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936元,比上年增加了314元,实际增幅是6.8%,创1997年以来最好水平。他说,可喜的是,粮食收入明显增加,养殖业的收入和特色农产品的收入增加也比较明显。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农业这一部分比上一年增加了20%,是收入增长总量的56%。
杜青林说,2005年国家将着重抓好的6项工作以及构建现代农业的七大体系。加强对土地的管理,妥善处置土地纠纷问题,力求做到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通过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住农民的命根子。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姜伟新则表示:今年用于大农业的国债投资和新增中央投资的比例全年算下来肯定比去年要增加2.4个百分点以上。国债投资要向“三农”倾斜,主要是农业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另外,今年国家投资用于直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六小工程”预算为160亿元。
财政部副部长朱志刚说,中国有近800个产粮大县,其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60%。他们提供的粮食的商品量占全国粮食商品量的80%以上。今年中央财政要拿出55亿对这800个产粮大县进行奖励。
他还向全国农民承诺:粮食直补力度不变,直补资金比去年增长10%。去年,29个省市区有6亿农民在历史上第一次拿到了国家给的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116亿。今年将选择农民最满意的直补方式,尽可能按种植面积对农民进行直补。不允许在发放直补的同时去抵扣任何税费。另外,直补资金由去年的两次发放改为一次发放。
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谈到“科技兴农”的四方面举措。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200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