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百万元重奖科技功臣
河南报业网讯 昨天上午,在全省科技奖励大会上,获得200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许为钢博士得到了省政府奖励的100万元科研经费。与此同时,去年我省一批在全国、全省有较大影响的科技成果和技术突破的科研项目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科研经费奖励与表彰,省政府同时决定,拿出奖励的科研经费的10%奖励给许为钢、张改平等6名科研成果的主要完成人。省领导徐光春、李成玉、支树平、王全书、李清林、陈全国、王明义、祁正祥、袁祖亮、贾连朝、张洪华出席了会议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昨天的科技奖励大会上,省政府决定,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优质强筋早熟多抗高产广适性小麦新品种郑麦9023”项目,奖励科研经费100万元;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试纸探针技术”项目,奖励科研经费50万元;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扩增荧光检测试剂盒”、“甲磺酸加替沙星”、“植物蛋白合成丝及其制造方法”、“强化烧结法氧化铝生产工艺”等4项重大科技成果和技术突破,各奖励科研经费30万元。并同时给予上述成果主要完成人许为钢、张改平、王云龙、周海龙、李官奇、李小斌等6名同志通报表彰,并将奖励的科研经费的10%用于奖励相应的成果主要完成人。
同时,“路基路面材料特性反演与落锤式弯沉仪及探地雷达应用技术”等8项成果被授予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优质高产多抗大穗玉米新品种国审豫玉25号”等164项成果被授予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抗氧化尼龙66的研制与开发”等178项成果被授予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成玉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体获奖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去年我省有12项科技成果获全国科技奖励大会表彰,是历年来获奖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一年。其中,小麦新品种“郑麦9023”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建国以来我省获得的第二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也是全国种植业唯一的一等奖;“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试纸探针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是自设立该奖项以来我省获得的第一个国家技术发明奖。此次大会,是我省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后首次高规格的表彰大会,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进行奖励,也是党和政府长期坚持的一项制度。
又讯 因发明“大豆蛋白改性纤维”项目,被国际纺织业内人士誉为“中国第八大人造纤维”的我省非职务专利发明人李官奇,2004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和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授予中国发明专利金奖和世界发明专利金奖。昨天在全省科技奖励大会上获得30万元科研经费奖励后,这位河南滑县农民表示,他将把原已准备设在江苏的“大豆纤维工程技术中心”建在郑州,目前中心筹建工作已经启动,技术中心还将引进国内相关领域的院士和一批教授、博士,并在中心建一个博士后流动站,该中心将申请成为“国家大豆纤维工程技术中心”。
为什么要这样做?李官奇说他身为河南人,有义务为河南作出更多的贡献,在河南创造的发明,应该在这里开花结果。 (首席记者 张可丹 实习生 李庆玉)
信息来源:河南报业网 (2005-04-13)